有限公司
20XX
扶残助残主题班会课件
汇报人:XX
目录
01
扶残助残的意义
02
残疾人群体现状
03
扶残助残的政策法规
04
扶残助残的实践案例
05
扶残助残的行动指南
06
班会活动设计
扶残助残的意义
01
提升社会责任感
通过班会,让学生意识到残疾人的困难,培养关爱之心。
增强关爱意识
扶残助残活动有助于打破隔阂,促进社会各群体的融合与和谐。
促进社会融合
增进社会和谐
促进包容性发展
消除歧视与偏见
通过扶残助残活动,提高公众对残疾人权益的认识,减少社会对残疾人的歧视和偏见。
扶残助残有助于构建一个包容性社会,确保残疾人能够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发展成果。
强化社会责任感
教育学生参与扶残助残,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鼓励他们成为推动社会和谐的积极分子。
促进平等参与
增强就业支持
消除社会障碍
01
03
政府和企业合作,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培训和岗位,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
通过改善公共设施,如无障碍通道,确保残疾人能自由出入公共场所,享受平等权利。
02
实施特殊教育政策,为残疾学生提供个性化教学资源,确保他们接受教育的机会不被剥夺。
提供教育机会
残疾人群体现状
02
残疾人生活状况
残疾人往往面临就业难题,社会上适合他们的工作岗位有限,就业率普遍低于健全人群。
就业机会的挑战
社会活动和公共设施往往未充分考虑残疾人的需求,导致他们在参与社会生活时面临诸多不便。
社会参与的限制
教育资源对残疾人不够友好,特殊教育设施和辅助工具缺乏,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教育获取的障碍
残疾人教育现状
特殊教育学校为残疾学生提供个性化教学,如盲校和聋校,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障碍。
特殊教育学校
01
融合教育让残疾学生与非残疾学生共同学习,促进包容性教育环境的建立。
融合教育发展
02
网络教育平台为残疾学生提供灵活的学习方式,如视频课程和电子书籍,突破传统教育局限。
在线教育资源
03
残疾人就业难题
残疾人面临就业机会不足的问题,许多企业缺乏对残疾人的包容和理解,导致就业率低。
就业机会不足
01
02
工作场所常常缺乏必要的无障碍设施,使得残疾人在求职和工作中面临额外的困难。
工作环境不适应
03
社会上存在对残疾人的歧视和偏见,这些负面观念影响了残疾人就业的公平性和多样性。
社会歧视与偏见
扶残助残的政策法规
03
国家相关法律
《残疾人保障法》
保障残疾人就业、教育等权益,创设无障碍环境。
《法律援助法》
为残疾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援助,保障其辩护权。
政府扶持政策
《残疾人保障法》规定,单位需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保障其就业权益。
01
按比例安排就业
残疾人享有社保补贴、救助、护理补贴等,确保其基本生活需求。
02
社会保障政策
社会保障措施
按比例安排就业
国家规定单位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提供适当工种和岗位。
社保补贴与救助
对就业、培训的残疾人给予补贴,无法就业者通过公益岗位安置并给予补贴。
扶残助残的实践案例
04
学校扶残活动
无障碍设施改善
学校安装了无障碍坡道和电梯,确保残疾学生能够方便地进出教学楼和图书馆。
特殊教育资源
学校为残疾学生提供特殊教育资源,如点字图书和听力辅助设备,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
扶残助残社团
成立扶残助残社团,组织志愿者定期陪伴残疾学生,参与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增进理解与友谊。
社区助残服务
为残疾人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并协助他们找到适合的工作,促进其社会融入。
职业培训与就业支持
组织志愿者定期访问残疾人士,提供陪伴、购物、清洁等日常生活帮助。
志愿者助残活动
社区内增设坡道、电梯等无障碍设施,方便残疾人出行,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
无障碍设施改造
企业支持项目
某科技公司投资改善公共设施,增设无障碍通道和电梯,方便残障人士出行。
无障碍设施改善
一家初创企业开发了针对视障人士的智能导盲手杖,通过技术创新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定制化辅助工具开发
一家跨国企业启动特别招聘计划,为残障人士提供工作岗位,促进其社会融入。
残障人士就业计划
扶残助残的行动指南
05
如何提供帮助
在公共场所安装坡道、电梯和扶手,确保残疾人士能够自由出入和使用设施。
提供无障碍设施
组织志愿者定期访问残疾人士,提供陪伴、教育和生活上的帮助。
开展志愿服务
普及使用轮椅、助听器等辅助设备,帮助残疾人士提高生活质量,增强独立性。
推广辅助技术
残疾人权益保护
01
无障碍环境建设
推动公共场所和交通工具的无障碍改造,确保残疾人出行便利,如设置坡道、电梯和专用卫生间。
03
教育公平
实施特殊教育政策,为残疾学生提供个性化教学资源和辅助技术,保障其接受教育的权利。
02
就业机会保障
鼓励企业招聘残疾人,提供合理的工作调整和辅助设备,确保他们享有平等的就业机会。
04
法律援助与支持
建立法律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