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八课学习借鉴外来文化有益成果第九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哲学文化活的灵魂第二单元
第一单元
哲学文化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的灵魂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第八课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内涵与功能民族性与多样性第九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三单元知识框架
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一框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本课知识结构文化的功能文化的内涵与功能什么是文化1.对社会:文化的4大功能2.对个人:优秀的文化塑造人生3.对民族: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2.★文化的特点1.文化的含义:广义和狭义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3.文化与文明的关系③文化的核心: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文化需要通过载体呈现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什么是文化一
思考: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中展现了哪些文化?什么是文化?
①广义的文化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内容,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等非意识形态的内容。②狭义的文化1.文化的内涵一、什么是文化指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主体客体客体主体客体≠物质活动≠自然现象文化的实质: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例如:文化产业,如电影、书籍等,可以通过市场运作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这些产业的产品不仅承载着文化价值,还能直接转化为经济收益。
意识形态:指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形态、从而也反映一定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的观念体系,在阶级社会中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封建迷信、腐朽文化等。(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强调自由,保护个体的私有利益,自由高于平等;无产阶级强调公平,建立更加公正、合理、平等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制度)非意识形态:指不反映一定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的意识形式,不具有阶级性。如:自然科学、技术、逻辑、语言和文字等。名词解释不能通用全世界全世界通用
经济现象: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活动。例如:商品交易。政治现象:与国家政权相关的活动。例如:参加选举等。文化现象:人类的精神现象。(包括静态的文化产品,也包括动态的文化活动)【注意】以上三种社会现象会相互交融。1、6月8日,为期3天的2024“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成都非遗主场活动2、中央军委政治工作会议召开。3、学校举办的校园活动节4、河南卫视中秋奇妙游晚会5、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6、中国将举办2022年冬奥会7、购买华为手机8、回味乡愁文化体验游9、中方敦促菲方停止侵权挑衅停止误导国际社会以下属于哪种社会现象?政政经经文文文文文区分:
开幕式中出现的良渚、西湖、桂花本身能不能称为文化?为什么?2.文化的特点(1)从产生看: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例如:纯自然的山水、景观)
杭州作为副省级城市、省会、东部中心城市,具有重要的政治地位。同时,杭州还是中国的重要经济中心城市,也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GDP排名靠前的新一线城市,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为承办亚运提供坚实基础。此外,杭州拥有着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和交通网络,能够为参赛选手和观众提供良好的服务和保障。政治、经济决定文化思考1:中国为什么选择杭州市作为第19届亚运会申办城市?
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不同时代的经济政治决定了不同时代的文化。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2)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2.文化的特点注意:选择题一定要分清“决定”和“决定于”不能说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决定①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性质决定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②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内容决定文化的内容——如游牧经济衍生了草原文化,农业经济衍生了农耕文化。③经济和政治为文化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如电影《长津湖》就建立在雄厚的经济实力与技术实力基础上。理解经济、政治对文化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亚运会作为亚洲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不仅能够展示参赛国家和地区的体育实力,也具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意义。2023年上半年,杭州接待游客5323.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915亿元。亚运会举办使杭州的知名度进一步提升,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并对周边经济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本次亚运会,多国领导人抵杭,也成为元首外交的重要平台。9月22日,杭州亚运会开幕前一天,习主席会见多位来华出席开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