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所反映的自然现象说明了:世界是物质的
那么物质是不断运动的???还是静止不动的???
规律是客观的
第一目
结论
高度总结概括
春夏秋冬
四季轮转
生老病死
爱恨情仇
共性: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
1、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注意:①“一切”,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
②“变化”和“过程”表现为位置的移动、数量的增减、事物性质的变化等。
运动的具体形式
2、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思考:以上证明了物质以什么样的状态存在?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所以,
特性: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注意1】
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是一种形而上学的静止观的错误。
拓展: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与方法论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绝对静止论)。
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区别
联系
含义
特点
运动
静止
宇宙中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相对于某一参照系而言)和根本性质(一定时期、一定阶段)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
有条件的
暂时的
相对的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运动与静止是相互依赖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坛经》记载,时有风吹播动,一僧日风动,一僧日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思考:上述“风动”“帆动”“心动”,运动的是否需要载体?载体分别是什么?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脱离物质谈运动,会犯唯心主义的错误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1.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反对两个错误倾向: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原理】
【方法论】
归纳一:物质与运动的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思考:以下事物运动是否杂乱无章、毫无头绪?能不能以我们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3、规律(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固有的
本质的
必然的
稳定的
规律
主观臆造或上帝创造的联系
(例:喜鹊叫喜,乌鸦叫丧)
不是
现象的、表面的、外在的
(例:苹果落地)
不是
偶然的联系
(例:守株待兔)
不是
多变易逝的
(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强调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随意创造,也不能被随意消灭。
强调
透过现象抓本质。
强调
不是
强调
规律是具有相对稳定性、重复性的联系
规律是确定不移、必然发生的
练一练:下列哪些属于规律?
1、红灯停,绿灯行——
2、生物体的新陈代谢、能量守恒定律
3、价值规律
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联系
5、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
6、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7、慧星、地震预示国家衰败、世纪末日——
8、四季轮转、昼夜更替——
9、人的记忆规律14、汽车靠右行驶
10、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15、元素周期律和勾股定理
11、风雨之后见彩虹
12、打喷嚏总会有人在想你
13、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
√
√
√
√
规则
现象
生存法则
主观臆想
自然运动现象
现象
现象
主观臆想
遗传现象
交通规则
自然界的运动
是有规律的
人类社会的运动
是有规律的
人的思维(意识)
运动是有规律的
规律是普遍的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的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2)规律的特点:
规律具有客观性
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面对既不能创造又不能被消灭的客观规律,是否意味着我们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呢?
水从高处向低处流,但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