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2024)生物学七下期末复习知识点
第七章藻类与植物类群
考点1:藻类
生活环境:绝大多数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潮湿的地面上。
藻类的基本特征:藻类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体内有叶绿素,能够进行光合作用。通常依靠孢子繁殖后代。
水绵的结构:水绵常生活在池塘或水沟中,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由许多长筒状细胞相连而成,细胞质中有绿色带形、呈螺旋状的叶绿体。
海带和紫菜的结构:海带和紫菜的下端像根,叫作固着器,只起到固定作用,不具备真正的根的功能;它们的可食用部分像叶,叫作叶状体,不是真正的叶,因此海带和紫菜也属于藻类。
考点2:苔藓植物
生活环境:苔藓植物大多生活在陆地上的阴湿环境中。
形态结构:苔藓植物没有真正的根,假根主要起固着作用,有类似茎、叶的分化,叶片只由一层细胞组成,体内没有运输水和无机盐的输导组织。
营养与生殖:苔藓植物细胞中都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为自养。有孢子囊,用孢子进行繁殖。
考点3:蕨类植物
生活环境:蕨类植物一般生活在森林和山野的阴湿环境中,植株一般比苔藓植物高大,适应陆地生活的能力较强。
形态结构:蕨类植物有真正的根、茎、叶,体内有运输水和无机盐的输导组织。
营养与生殖:蕨类植物细胞中都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为自养。叶背有孢子囊群,依靠孢子囊内的孢子繁殖后代。
考点4:种子植物
种子植物的基本特征:种子植物有明显的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发达的输导组织,用种子繁殖后代,繁殖过程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
裸子植物:没有真正的花和果实,种子是裸露的,种子外面没有果皮包被。松、杉、柏等高大乔木大都是裸子植物,还有水杉、银杉、银杏、苏铁等。
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也叫绿色开花植物。植物界中数量最多的一类植物,也是最高等的植物。常见的粮食、蔬菜和水果大都属于被子植物。
植物各类群在结构和繁殖方面的比较:
植物类群
结构
繁殖过程对水环境的依赖
根
茎
叶
孢子
种子
果实
苔藓植物
√
√
√
蕨类植物
√
√
√
√
裸子植物
√
√
√
√
√
被子植物
√
√
√
√
√
√
第八章动物的主要类群
考点1:无脊椎动物
身体里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是无脊椎动物;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是脊椎动物。
比较无脊椎动物各类群:
蚯蚓
生活习性:主要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
形态结构:蚯蚓的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多数体节具有刚毛,可以辅助运动。蚯蚓依靠湿润的体表进行呼吸,体表的黏液还可以减小摩擦。
蝗虫
项目
蝗虫
体表、体色
体表有外骨骼,体色呈绿色或黄褐色
摄食
头部具有咀嚼式口器
运动
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前足和中足适于行走,后足发达,适于跳跃;前翅坚韧,覆盖在后翅上,后翅很薄,适于飞翔
其他
胸腹部有气门,是气体进出的“门户”,气门内连接气管,进行气体交换;触角具有触觉和嗅觉的功能
考点2:鱼类
鲫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
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称为“四大家鱼”,“四大家鱼”混合养殖可以充分利用水域的立体空间和各种天然饵料,被世界公认为生态养鱼的杰作。
考点3: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两栖动物的特征: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以在水中游动,用肺呼吸,皮肤可以辅助呼吸,生殖和幼体的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幼体用鳃呼吸。
爬行动物的特征:用肺呼吸,身体表面有角质鳞片或甲,在陆地上产卵,卵的表面有坚韧的卵壳,生殖和发育可以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
对比分析两栖动物与爬行动物生活环境的主要特征
考点4:鸟类
鸟类适应空中飞行生活的主要特征
结构
家鸽适应空中飞行生活的主要特征
体型
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小飞行时的空气阻力
翼
前肢变成翼,翼宽大;正羽在飞翔中起重要作用,尾羽起着舵和平衡作用
骨骼
骨骼薄而坚固,长骨中空,可以减轻体重;胸骨突出,两侧附有发达的胸肌
肌肉
胸肌发达,为牵动两翼的飞行提供动力
呼吸
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注意:气囊可以储存气体、散发体内热量,不具备气体交换的功能)
其他
消化能力强;心脏四腔,血液运输氧的能力强;体温恒定,增强了鸟类对生存环境的适应能力
考点5:哺乳动物
以家兔为例分析哺乳动物的结构特征
项目
家兔
外形
体表
体表被毛,有粗毛和绒毛等。
身体分部
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尾五部分
内部结构
胸腔内的主要器官
心脏四腔,体温恒定;用肺呼吸
腹腔内的主要器官
具有胃、肝脏、小肠、大肠等;盲肠发达,是消化纤维素的主要场所
生殖
胎生、哺乳的方式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脊椎动物各类群适应各自生活环境的主要特征:
第九章微生物
考点1:病毒
病毒比其他微生物小得多,通常用纳米来度量。绝大多数病毒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病毒的形态有球形、杆形、蝌蚪形等,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蛋白质外壳和里面的核酸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