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经典常谈》知识梳理及练习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
文件大小:40.97 K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6-11
总字数:约5.55千字
文档摘要

PAGE

PAGE1

八下期末复习——整本书阅读

《经典常谈》最新最全知识点与典型题目专项训练

一、知识点梳理

(一)题目含义

《经典常谈》是朱自清编撰的国学研究专著,原名《古典常谈》,于民国三十一年二月(1942年2月)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编著完成。

题中的“经典”是指本书研究的对象,作者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把中国古代重要文献典籍的基本知识,用简练明晓的文字加以介绍,真正做到了深入浅出。

(二)主要内容

该书是学术性的普及读物,全书共13篇,每一篇都是专题研究的成果。按我国古代经、史、子、集分类法的顺序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史记》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以此展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

叶圣陶先生在为1980年三联书店重印本书写的序里说,全书字里行间表现出作者那种嚼饭哺人的孜孜不倦的精神。

章节

主要内容

第一章

《说文解字》

介绍中国文字起源与发展,涉及“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这一汉字的造字法则;重点解析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

介绍文字演变从甲骨文、金文到小篆、隶书的过程。

第二章

《周易》

解读《周易》的占卜功能与哲学思想。包括:解读八卦的象征意义及六十四卦的构成,解读“易”的三层含义:变易、简易、不易;解读儒家对《周易》的阐释(如《十翼》)等。

第三章

《尚书》

是中国最古老的政事史料汇编。介绍“今文尚书”与“古文尚书”的真伪之争;阐述书中记载的尧舜禹至商周时期的政治文献(如《甘誓》《盘庚》);介绍其语言艰涩难懂,但为后世儒家政治思想的源头。

第四章

《诗经》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分析其中“风、雅、颂”的内容分类,以及“赋、比、兴”的创作手法。指出诗歌的民间性(如《国风》反映社会现实)与儒家对其的道德化解读(“思无邪”)。

第五章

《三礼》

即《仪礼》《礼记》《周礼》。介绍古代礼制经典。其中,《仪礼》规范士大夫阶层的礼仪规范(如冠礼、婚礼);《礼记》记录儒家礼治思想的扩展(如《大学》《中庸》的哲学内涵);《周礼》是理想化的官职制度设计。

第六章

《春秋》三传

即《左传》《公羊传》《穀梁传》。对比《春秋》及其三传的特点,其中《左传》以史实补充,文学性强;《公羊》《穀梁》侧重义理阐发。同时,介绍了《春秋》的“微言大义”。

第七章

《四书》

聚焦朱熹编定的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其中,《论语》是孔子言行录,核心是“仁”与“礼”;《孟子》主要理念是性善论、民本思想;《大学》的“三纲领八条目”与《中庸》的“中和”之道。

第八章

《战国策》

评述战国时期纵横家言论集。策士的谋略与游说技巧(如苏秦、张仪)。评价其历史价值与文学特色(夸张的叙事风格)。

第九章《史记》《汉书》

比较两部史学巨著。《史记》是司马迁的纪传体通史,“究天人之际”的史观。《汉书》是班固的断代史,结构严谨,开创“正史”范式。

第十章

《诸子》

概述先秦诸子百家思想。儒家(孔子、孟子)、道家(老子、庄子)、墨家(兼爱)、法家(韩非)等流派的主张。强调思想争鸣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第十一章

《辞赋》

讨论楚辞与汉赋的发展。屈原《离骚》的浪漫主义与爱国精神。汉赋的铺陈华丽(如司马相如《子虚赋》)。

第十二章《诗》

分析汉至唐代诗歌演变。五言诗的兴起(《古诗十九首》)、建安风骨、陶渊明的田园诗。格律诗的成熟与唐诗的辉煌。

第十三章《文》

梳理古代散文的发展脉络。从先秦诸子散文、汉代政论文到唐宋八大家的古文运动。强调“文以载道”的传统。

(二)特点与意义

1.通俗性:用白话语言化解经典的艰深,降低阅读门槛。内容简洁精辟,不故作高深。

2.系统性:涵盖经、史、子、集四部,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不仅有高度和深度,更有大众所能接受的广度。

3.批判视角:指出经典的局限(如《尚书》真伪问题),引导理性思考。

总之,这是一本写给中学生看的书,所以普及性和通俗性强。语言流利畅达,娓娓道来话,常有引人入胜之处。

朱自清先生希望通过此书让读者“以经典训练作文化教育的一个项目”,进而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

二、典型题目梳理

(一)选择题

1.下列哪部作品不属于《经典常谈》中介绍的“十三经”?()

A.《诗经》B.《尚书》C.《史记》D.《周易》

2.朱自清在《经典常谈》中提到,哪部经典是“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

A.《春秋》B.《尚书》C.《礼记》D.《论语》

3.(2024年成都中考)甲同学根据《经典常谈》的介绍,准备阅读《汉书》和《离骚》,并结合二者的共性内容作主题发言,请从下面选项中推荐两个最适合的话题()

A.浅谈文学中的“香草” B.辞赋文学在中国的早期发展

C.如何成为论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