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饶阳县地名的形成与演变:历史密码与人文价值》.pdf
文件大小:292.8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6-11
总字数:约3.47千字
文档摘要

饶阳县地名考

一、引言

饶阳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冀中平原,地处滹沱河畔,北距北京、天津均240公里,西距石家

庄110公里,总面积573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0万(2022年)。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古

城,饶阳县自西汉高祖年间设县以来,已有两千余年建城史,其地名的形成与演变深刻反映了

当地的自然环境、历史沿革、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本文将从地理环境、历史变迁、文化内涵

等多个维度对饶阳县地名进行深入考证,揭示其背后的历史密码与人文价值。

二、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对地名的影响

(一)地形地貌与地名

饶阳县地处冀中平原,地形平坦,为海河冲积平原区,境内海拔约25米,地势由西南向东北

缓慢倾斜。这种地形特征在地名中多有体现,例如“岗”“洼”等通名的广泛使用。以“岗”命名

“”

的村庄如李岗村,因明初滹沱河泛滥,村民迁至高土岗重建而得名;而洼则常见于地势低

洼、易积水的区域,如留楚排干沿线的村庄,因河流冲刷形成条状洼地,部分村庄便以“洼”

命名。

(二)河流分布与地名

34

滹沱河是饶阳县最重要的河流,其饶阳段全长公里,自西向东流经耿各庄、富村、张池等

“”“”

多个村庄。河流不仅为农业灌溉提供了便利,也深刻影响了地名的形成。例如,张池李池

“”

等村名中的池,即因地处滹沱河故道,地势低洼积水成池而得名。此外,滹沱河沿岸的渡口

也催生了一批地名,如崔口、杨口、张口、段口等,这些村庄因位于滹沱河渡口而得名,其中

“口”即渡口之意。

三、历史沿革与地名演变

(一)建县由来与行政区划变迁

饶阳县始建于西汉高祖年间,因地处饶河北岸而得名,《读史方舆纪要》载:“饶河,县西南

三十里。另一种说法认为,饶阳因战国时期赵悼襄王封长安君于饶而得名。历史上,饶阳县”

的行政区划屡经变迁,先后隶属河间郡、幽州涿郡、博陵郡、深州等,明清时期属直隶深州,

1962年恢复建制后属衡水市至今。这些变迁在地名中留下了深刻印记,例如五公镇之名源“”

于东汉光武帝刘秀封开国功臣为五公的传说,而大官亭镇则因明清时期在此设驿站而得“”“”

名。

1

(二)移民与地名

明朝初年,朝廷为充实北方人口,从山西洪洞等地大规模移民至饶阳,这一历史事件直接影响

了当地地名的形成。例如,段君道、杨君道、孔君道等村庄,其名称与金章宗巡行饶阳的历史

事件相关,但村庄的实际建立者多为明初移民。此外,“寨子”村原名“武家寨”,因元末战乱武

氏家族几乎绝户,明初移民迁入后改称“寨子”。这些地名不仅记录了移民的历史,也反映了不

同时期人口迁徙对地方文化的融合与重塑。

四、文化内涵与地名特色

(一)历史事件与传说

饶阳县的许多地名与历史事件和传说密切相关,赋予了地名深厚的文化内涵。例如,圣水村“”

的得名源于西汉更始二年(24年)刘秀兵败逃亡至此,士兵饮井水解渴,认为是“圣水”相

助,遂得名。“诗经台”则与西汉学者毛苌有关,相传毛苌在此讲学,后世讹传为“师钦”,并衍

生出南师钦、北师钦、中师钦三个村庄。此外,三桥(宋桥、王桥、高桥)的名称来源于东“”

汉光武帝刘秀搭建柳枝桥渡河的传说,反映了当地对历史人物的纪念与崇拜。

(二)姓氏与地名

姓氏命名是饶阳县地名的一大特色,许多村庄以最早定居的家族姓氏命名。例如,“王同岳”“徐

同岳等村名中的同岳,实为同窑之讹,因明初移民在此建窑烧砖而得名,后因姓氏聚居”“”“”

“”“”“”

演变为现名。类似的还有曹庄褚庄田庄等,这些地名直观地反映了早期村落的家族聚居

特征。

(三)经济活动与地名

饶阳县的经济发展对地名的形成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例如,马屯村因明代在此设军屯养马而“”

得名,后发展为丝网产业聚集地;寨子村因历史上曾为军事要塞而得名,如今则以农业和手“”

工业为主。此外,君道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