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型作文怎么分辨主题
材料型作文分辨主题可以从以下几个常见方法入手:
抓关键词句法
-位置判断:材料中的关键词句,通常是命题者着重强调、反复出现或情感倾向较为明显的词句。它们可能出现在材料的开头、结尾,也可能在中间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实例分析:如材料“有人说,脚步到达不了的地方,眼睛可以到达;眼睛到达不了的地方,心灵可以到达。”其中,“脚步”“眼睛”“心灵”以及“到达”是关键词,核心句是“脚步到达不了的地方,眼睛可以到达;眼睛到达不了的地方,心灵可以到达”,通过对这些关键词句的分析,能提炼出主题可能是关于心灵的力量、不同感知方式对认知世界的作用等。
分析情感倾向法
-态度判断:仔细体会材料中命题者所表达的态度,是支持、反对,还是中立客观。通过一些带有情感色彩的词语、描述的语气等方面来判断。
-实例分析:在“如今,很多人每天都在刷微信朋友圈,忙着点赞、评论,看似热闹非凡,实则内心空虚寂寞。人们把大量时间耗费在虚拟社交上,却忽略了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真实的交流。”这则材料中,“看似热闹非凡,实则内心空虚寂寞”“忽略了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真实的交流”这些语句体现出对过度依赖虚拟社交这种现象的批判态度,由此可判断主题方向是倡导回归现实真实社交。
多角度分析法
-主体判断:有些材料涉及多个主体,每个主体都可能蕴含着不同的立意角度。在分析时,要全面考虑各个主体的行为、关系以及产生的结果。
-实例分析:“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从乌鸦角度,可提炼出要正确认识自己、不能盲目模仿等主题;从牧羊人的角度,可得出要客观看待事物的结论;从孩子的角度,则能围绕换个角度看问题、欣赏他人的独特之处等方向确定主题。
归纳寓意法
-本质挖掘:对于一些具有寓意性的材料,如寓言故事、哲理故事等,不能只停留在材料的表面情节,而要深入挖掘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实例分析:“有一个卖草帽的人,每天都很努力地卖草帽。有一天,他叫卖得十分疲劳,刚好路边有一棵大树,他就把草帽放下,坐在树下打起盹来。等他醒来的时候,发现身边的草帽都不见了。抬头一看,树上有很多猴子,每只猴子的头上都戴着一顶草帽。他想到猴子喜欢模仿人的动作,于是他赶紧把自己头上的草帽拿下来,丢在地上。猴子也学着他,将草帽纷纷扔在地上。卖草帽的人高高兴兴地捡起草帽回家去了。多年后,他的孙子继承了家业。有一天,他的孙子也在大树下睡着了,草帽同样被猴子拿走了。孙子想到爷爷曾告诉他的办法,于是他把草帽拿下来丢在地上,可奇怪的是,猴子竟然没有跟着他做,反而直瞪着他看个不停。然后,猴王出现了,捡起地上的草帽,说:‘开什么玩笑,你以为只有你有爷爷吗?’”这个故事表面是猴子与卖草帽人的趣事,深层寓意是时代在发展,不能因循守旧,要学会创新,懂得灵活应变,这便是可提炼的主题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