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阅读能力与阅读教学指导紧密相关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与阅读教学指导紧不可分。以下从小学五年级学生教学角度谈一点点感悟。
五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相应的阅读要求也进一步提高。在理解深度上,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情感态度,理解隐含信息,如伏笔等。在阅读策略上,他们已经学会快速浏览、精读细节,运用批注、思维导图梳理结构,掌握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所以,可以适当地拓展阅读。能联系生活实际解读文本,对不同文体如记叙文、诗歌等有基本认知。
阅读教学,老师的教学指导很关键。推荐阅读要选对文本,兼顾了兴趣与难度。推荐《草房子》《城南旧事》等适合年龄段的经典作品,或结合课文延伸同主题短文,如科普类、成长故事等,避免文本过难导致挫败感。阅读的方法引导,做到从“教阅读”到“会阅读”。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应该放开手脚让学生自主阅读。阅读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精读训练,通过提问引导思考,比如“主人公为什么这样做?”“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让学生圈画关键词句并批注感受。学生速读技巧的培养,教学生会用“扫读”找关键信息,用“跳读”略过次要内容,限时完成短篇阅读并复述大意。对不同文体进行区分,对比说明文的“数据论证”与记叙文的“情节描写”,让学生用表格梳理不同文体的特点。在讲课的过程中,把这些阅读的技巧穿插进课堂,让学生从点滴中学习。
帮助学生进行思维拓展,从“读懂”到“读透”,增强学生的领悟能力。如进行批判性阅读,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文本观点,如“如果是你,会怎么解决故事里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想象能力。跨学科阅读,仿佛让学生在不同的时空里穿越。如读历史故事时,可以结合时间线,让学生绘制事件脉络加深对历史人物事件的印象。阅读科学短文后,不放动手做一做简单实验,验证文中所阐述的原理。
习惯培养,从“任务”到“兴趣”。在班级里要求学生建立“阅读日志”:记录好词好句、读后感,用贴纸或图画装饰页面,增加趣味性;开展“班级读书会”:分组分享喜欢的段落,用角色扮演、辩论赛等形式加深理解。
家校配合,延伸阅读场景。老师可布置“亲子共读任务”,让家长和孩子同读一本书,阅读过程中,轮流朗读,讨论书中情节;推荐适合亲子共看的电影,如《夏洛的网》,对比原著与影视改编的差异,激发深度思考。
学生的阅读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离不开老师的辛勤指导。五年级是阅读能力从“基础理解”向“综合运用”过渡的关键期,在教学中多给学生“思考空间”和“表达机会”,才能让阅读真正成为他们理解世界的窗口,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