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外诗歌题目及答案
一、诗歌默写题
1.请默写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答案: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请默写李白的《静夜思》。
答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请默写杜甫的《春望》中的名句。
答案: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请默写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答案: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5.请默写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名句。
答案: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二、诗歌理解题
1.《登鹳雀楼》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更高境界的追求和对无限风光的向往,以及积极向上、不断攀登的精神。
2.《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在异乡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亲人的牵挂。
3.《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答案:这句诗描绘了战乱之后,国家破败、山河依旧,城市荒凉、草木丛生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
4.《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江南美景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5.《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深刻思考。
三、诗歌鉴赏题
1.分析《登鹳雀楼》的艺术特色。
答案:《登鹳雀楼》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描绘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登高望远的豪情壮志。诗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以宏大的自然景观为背景,表现了诗人的胸怀和视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以哲理性的思考,鼓励人们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
2.简述《静夜思》的艺术魅力。
答案:《静夜思》以其朴素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内涵,成为流传千古的名篇。诗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以细腻的描绘,营造出宁静的夜晚氛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以简洁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无限眷恋。
3.评价《春望》的思想内容。
答案:《春望》以其深沉的情感、悲壮的笔触和深刻的思想,成为杜甫诗歌中的佳作。诗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以鲜明的对比,展现了战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则以生动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亲人的思念。
4.分析《泊船瓜洲》的意境。
答案:《泊船瓜洲》以其清新的意境、细腻的描绘和含蓄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江南美景的赞美和对故乡的思念。诗中的“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江南水乡的地理特征;“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则以深情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归期的期盼。
5.简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背景和主题。
答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在中秋之夜,面对明月,抒发对亲人的思念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以豪放的笔触,表达了诗人对宇宙奥秘的探索;“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则以深邃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感慨。
四、诗歌创作题
1.以“春日”为题,创作一首五言绝句。
答案:(示例)
春风拂面来,柳绿花正开。
燕舞莺歌处,人间好时节。
2.以“秋夜”为题,创作一首七言律诗。
答案:(示例)
秋夜凉风起,月明星稀时。
独坐思故里,心随落叶飞。
霜降千山静,露凝万木悲。
梦回江南岸,泪湿青衫衣。
3.以“夏日”为题,创作一首五言律诗。
答案:(示例)
夏日炎炎长,绿树阴浓处。
蝉鸣声声急,荷香阵阵舒。
池边垂钓客,柳下乘凉图。
心静自然凉,何须觅幽居。
4.以“冬雪”为题,创作一首七言绝句。
答案:(示例)
冬雪纷纷下,银装素裹时。
炉火映红窗,暖意融融诗。
5.以“故乡”为题,创作一首五言绝句。
答案:(示例)
故乡山水远,梦回情更浓。
月明思故人,风起念旧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