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人生的选择,生命的诗意.pptx
文件大小:5.56 MB
总页数:21 页
更新时间:2025-06-11
总字数:约1.16千字
文档摘要

人生的选择,生命的诗意;学习任务:

1.学习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把握诗的感情基调。

2.比较两首诗的内容和情感,完成表格。

3.分析人物形象,体悟不同的人生追求,形成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学习任务

1.学习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把握诗的感情基调。

;知人论世;陶渊明(352或365-427),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字渊明,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曾祖父曾官至大司马,到他时已家境没落。少年时代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是东晋时局动荡,政治黑暗,陶渊明到29岁时才出仕,不久又归隐。后又时隐时仕,41岁时出任彭泽县令,任职八十余天,恰逢督邮来县巡视,县吏告诉他应束带见之,陶渊明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便辞官回乡,归隐田园,写了大量田园诗。;《短歌行》;诗句;诗句;学习任务:

2.比较两首诗的内容和情感,完成表格。;诗歌借助意象表达感情,请分析两首诗的所描写的意象,感受诗的意境,体悟诗人的情怀。;学习任务:

3.分析人物形象,体悟不同的人生追求,形成对生命价值的思考。;求贤若渴

建立功业

(志士);何为志士?何为隐士?

志士:有远大志向的人。隐士:隐居不仕的人。

曹操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可谓志士;陶渊明才华横溢,人格独立,厌恶官场,回归田园,堪称隐士。

你如何看他们不同的人生选择?请同学们讨论发言。;老师寄语

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陶渊明和曹操的人生态度正是“穷”与“达”的体现。从当时的社会看,陶渊明辞官归隐是对污浊的现实社会绝望后选择的洁身自好的生活,他坚持高尚的志趣,守护独立人格也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要改造社会,清除污浊,逃避是不行的。;曹操和陶渊明,一个渴望贤才,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一个不愿同流合污,追求内心自由,达到心灵的满足。这是两种人生选择,也是两种人生态度,两种人生追求。我们学习陶渊明在“穷”的时候回归本真,回归自然,寻求心灵的一片净土,更要学习曹操珍惜时光,珍惜当下??积极进取,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课堂小结

生逢盛世,我们何其幸哉,希望每一个同学可以脚踏实地,勇敢追梦,立德立人,书写属于自己的人生华章;也希望你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不要忘记仰望星空,植一朵菊在心中,让疲惫的灵魂歇一歇。就像海德格尔所说:人类的本质就是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课外作业

你如何理解“人类的本质就是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请写200字感悟。;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