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赤壁赋读书心得体会800字范文大全.pdf
文件大小:530.58 KB
总页数:11 页
更新时间:2025-06-11
总字数:约7.16千字
文档摘要

赤壁赋读书心得体会800字范文大全

苏轼的这篇赋可谓构思巧妙,先写了游之“乐甚”,然后笔锋一转引

出“客之三悲”,再有“苏子二论”来收尾。而精骇得“苏子二论”

也不由得使我产生了一些感想……精选了一些关于赤壁赋读书心得

体会的优秀范例,一起来看看吧。

《赤壁赋》作于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之一——黄州编管期

间。1079年,他因所作诗文语涉讪谤,被逮入狱,备经严勘,几经

死地。次年被贬黄州,过着“半犯人”的管制生活,壬戌?1082而

作此赋。他在黄州所作的诗中曾经描写过此时的困苦心情:“我谪黄

冈四五年,孤舟出没烟波里。故人不复通问讯,疾病饥寒疑死矣。”

受这种政治斗争的严重打击和直接刺激,升起在苏轼心底的主体情

绪,便是那忧患人生的浓浓苦闷。这在他同时期所写的《念奴娇·赤

壁怀古》中有过明显的袒露:大江东去的澎湃浪涛,冲刷走了千古风

流人物的辉煌业绩;而现实环境中的我,更是“早生华发”和深慨于

“人生如梦”了。

不过,《赤壁赋》似乎并不如此低沉。文章一开始便把人们带进

了一个明丽如画、恬静优美的环境中。“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描

绘了初秋时节江上的自然风光,衬托出游人平静爽快的心境。“举洒

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显示出作者对明月的喜爱。作者

与客人乘坐在小船上,微风拂面,举杯共酌,一时雅兴大发,朗诵起

描写明月的诗歌来。从游人这些活动里,逼真地写出了封建社会人士

大夫特有的兴致和雅怀。“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这两句是写月出的情景。作者突出地写了月出时的动态。“徘徊”一

词,用拟人化的手法,使月亮也具有了感情色彩。你看那月亮像游人

一样陶醉在良辰美景之中,不愿离去,以致缓缓而行。这就委婉地折

射出了游人的意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写月下景色。白茫茫

的露气像轻纱一样笼罩着江面,远远望去水天一色。月光映照着辽阔

的江水,水光远接天边,水天连成一片,呈现出极其优美的景致。作

者与客人在这样美的江面上怡然自乐,乘坐一叶扁舟,尽兴漫游,任

船随水飘流。“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羽化而登仙”,作者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浩浩荡荡,凌空驾风,任意

翱翔,不知要飘到什么地方;又好像离开人世而超然独立,像飞到仙

境一样。浩荡的江水与洒脱的胸怀一齐浮现在人们眼前,泛舟而游之

乐深深感染着读者。

在“乐甚”情况下,自然是“扣舷而歌”了。作者在政治上屡屡

受挫,长期郁结心头的苦闷在酒的刺激下,也要有所流露。这就是“饮

酒当歌”。借歌唱来表达自己的心情。然而一阵呜咽悲凉的箫声之后,

引起了作者强烈反响。通过吊古伤今,处处表达了一个“悲”字:凭

吊英雄人物,自己感到悲;哀叹人生短促,自己感到悲;幻想无法实现,

自己感到悲。瞬时对人生的短暂和渺小,生命的无法捉摸和无法把握,

陷入迷茫和惆怅当中。

但是最后,就眼前的景物,作者自己阐述了自然界变与不变的道

理,表现出豁达情怀,流露出随缘而适,随遇而安的思想情绪。有了

飞跃,思想上的也矛盾也解决了,表达自己对人生和宇宙万物的看法

以及应抱的处世态度:“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

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

吾与子之所共适。”大自然所给予的美景,江上的清风与山间的明月,

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尽宝藏,是永远享受不完的。只有忘怀得失,

才能知足常乐,这是作者解脱苦闷的对症良药。

作者有了飞跃,思想上的也矛盾也解决了,自己阐述了自己对

生和宇宙万物的看法以及应抱的处世态度,

总之,苏轼的内心是复杂的、矛盾的。消极退隐和积极进取,疾

世愤懑与逍遥山水的两重情绪,在与世无争的的思想后面,流露出不

甘妥协的积极精神和鄙弃富贵、傲然独立的旷达情怀。

赋是介乎韵文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从战国时荀卿的《赋篇》

创其名开始,先后出现了宏篇巨制的汉赋、骈偶讲究的骈文。这篇《前

赤壁赋》是韵文,从头至尾换了十二次韵;像汉赋一样,采用主客答

问的方式来阐述作者的思想、认识;又似骈赋和律赋,行文之中常使

用排比与对偶,具备了赋的基本特征,但它又不为赋这种文体所拘泥,

多处运用散文笔法,句式有时长短、有时整齐,参差错落,可以称得

上是散韵巧妙结合、诗文和-谐统一的佳篇,对辞赋体的发展与突破

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以往的游记散文,大多以纪游写景或于纪游中借景抒情为主,而

东坡的不少散文,却开创了一种新的写法。在这些文章中,作者并不

着意写景,而是以阐明哲理,发表议论为主。借题发挥,借景立论的.

独特风貌贯串于字里行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