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高职院校传统绘画的教学浅析.pdf
文件大小:205.67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6-11
总字数:约2.91千字
文档摘要

高职院校传统绘画的教学浅析

传统绘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五千年的中国文

化历史的长河中是一颗熠熠发光的明珠。它以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

化底蕴为依托,融合了中国哲学思想的文化理念,以中国独有的人为

主观意象创作进行表现,形成了独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文化传承脉络。

传统绘画从题材上分为山水、人物、花鸟三个部分的内容;从表现

形式上分为工笔、写意以及兼工带写三种方式。现代的传统绘画在对

传统的继承上又发展出众多新颖的表现形式与技法,以及新材料的综

合利用,不断推动着传统绘画的日益丰富和向前发展,和时代一起变

化从而焕发出新的中国文化特色。

在高职院校中传统绘画的教学和学习应该在以下四个方面得到

重视和学习。

一、学习和欣赏传统绘画,提高学生的整体审美意识

传统绘画的特点是讲究画面意境的营造,是画面中整体气氛的设

计。绘画品评的首要条件是气韵生动,再有骨法用笔为基本的绘画要

求。画面线条讲究流畅飘逸而不轻浮,疏松随意而不散乱,以画面意

境的营造为最高的表现形式,强调了画家主观世界的精神内涵,融合

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理念和哲学思想以及宗教文化的经典教义与

时代特点。用形神兼备的表现方法,删繁就简,寓理于画的方式,预

1

示出生活中的哲理,使读画之人能读懂画之意境,与画之作者产生共

鸣之情,从而走进画家的精神世界,了解绘画作品的时代背景以及画

家的生活经历和思想追求。

意境的营造之美莫过于齐白石的写意画作品《蛙声十里出山泉》,

画面以寥寥几笔线条的石头,蝌蚪和泉水营造出寂静的山谷中,大自

然中生命形式的延续与成长,使欣赏者产生了自由的想象空间,在时

间与空间方面都进行了延伸。这是传统绘画区别于西方绘画用真实场

景来表现具体画面的高明之处。

欣赏传统绘画不但能够欣赏色彩在画面中的高度概括与统一,品

味主观色彩在画面中的强烈表现,而且能体会传统绘画中以墨当色在

主观意象世界中的精彩运用,它利用墨加水分的多少,形成焦、浓、

淡、湿、干等色彩的变化,在画面中形成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质感、

不同的画面效果,体现了传统绘画中墨分五彩的绘画理念。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欣赏传统绘画名作的过程中,通过了解、品评

作品的创作时代、创作背景以及画家的人生经历,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作品的画面构成,汲取作品成功之处,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培

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承担起传承优秀传统文

化延续发展的责任。

二、传统绘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是高职院校课程的重

2

要组成部分

传统绘画的学习过程,是从基本的毛笔线描联系开始的。毛笔讲

究的是线型与线性的表现特点,需要扎实稳定的毛笔书写能力和毛笔

线条的掌控能力,只有静下心来勤学苦练,才能体味传统绘画名作精

美绝伦的画面效果所带来的心灵震撼和艺术创作的真谛。

传统写意画中,画家运用酣畅淋漓笔墨效果,来抒发自己胸中的

感慨,恣意而率性。清代画家郑板桥的《竹》和徐渭的《墨葡萄》,

现了画家参照客观现实而又超越于现实,不拘泥于现实的客观物象而

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和创作理念。流传下来的传统工笔人物画作工致

精美,敷色沉稳,人物传神,以唐代画家周的《虢国夫人游春图》为

例子,人物服饰亮丽,质感逼真。还有元代的永乐宫壁画《朝元图》,

虽是民间画工所画,但整个壁画场面宏大,人物众多,各具神貌,显

示了壁画创作大气磅礴、浑厚壮丽的艺术效果和画面高超的整体设计

能力,体现了传统工笔画勾线敷色、流畅灵动的绘制特点,既展现了

现实生活中人物服饰的特点,又经过了艺术加工的处理,是不可多得

的历史资料和研究线索。

传统绘画在高职院校中不仅作为一门必要的欣赏课程,在教学活

动中更应成为一门必修的主要技能课。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传统绘

画技法,研究其绘画理念,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学习过程,也

3

是学生充实自己实际技能的学习途径。传统文化无论现在还是将来都

应该是每个学生重视和坚持学习的精神遗产,学习和保护中华民族的

传统文化是每个青年学生特别是幼儿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做到的一个

必要任务。

三、传统绘画的学习是提高个人修养的必要途径

在中国文化的发展中,文人学者注重个人的气质修养,因此,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