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年湖南省资兴市辅警招聘考试试题题库含答案详解(巩固).docx
文件大小:57.1 KB
总页数:32 页
更新时间:2025-06-11
总字数:约2.02万字
文档摘要

2025年湖南省资兴市辅警招聘考试试题题库

第一部分单选题(50题)

1、对社会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某县公安局有权命令自来水公司对被损坏的供水、排水等公共设施进行抢修

B.某县公安局要求民警在所有社会安全事件处置中,都须遵守“慎用警力、慎用警械、慎用强制措施”的原则

C.某县政府及县公安局在当地发生社会安全事件后,按照规定向上一级政府及公安机关报告

D.某县公安局预测可能发生群体性事件,即向全社会发出一级警报,并启动应急预案

【答案】:C

【解析】对于社会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我们需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应急处置的常规做法来判断各选项的正确性。A选项提到县公安局有权命令自来水公司对被损坏的供水、排水等公共设施进行抢修。然而,在应急处置中,虽然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有责任组织抢修公共设施,但具体的抢修工作通常应由专业机构或部门进行,县公安局并不具备直接命令自来水公司进行抢修的法律权限。B选项中的“慎用警力、慎用警械、慎用强制措施”原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警察在执法时应遵循的原则,但它并不适用于所有社会安全事件的处置。在某些紧急情况下,为了迅速控制事态、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可能需要果断使用警力、警械和强制措施。C选项指出,某县政府及县公安局在当地发生社会安全事件后,按照规定向上一级政府及公安机关报告。这是符合应急处置程序要求的。根据相关规定,发生社会安全事件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及时向上级报告,以便上级政府和部门能够及时了解情况、作出决策并协调资源进行处置。D选项提到县公安局预测可能发生群体性事件后,即向全社会发出一级警报,并启动应急预案。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警报的发布和应急预案的启动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和规定,不能仅凭预测就轻易发布一级警报和启动应急预案。此外,一级警报通常意味着极其严重的紧急情况,需要谨慎对待。综上所述,C选项“某县政府及县公安局在当地发生社会安全事件后,按照规定向上一级政府及公安机关报告”是正确的做法。

2、犯罪嫌疑人李某非法占用当地田地,在田地上排放废弃物,造成田地的生态环境严重污染,李某涉嫌非法占用农用地罪,被甲县公安局依法刑事拘留,命办案人对李某执行拘留。下列做法违反办案程序规定的是()。

A.在拘留后二十四小时内讯问李某

B.立即送看守所羁押,至迟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

C.立即送办案场所羁押,至迟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

D.除法定情形外,在拘留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李某家属

【答案】:C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犯罪嫌疑人执行拘留程序的规定。根据相关法律,执行拘留后应立即送看守所羁押,而非办案场所。A选项在拘留后二十四小时内讯问李某符合规定;B选项立即送看守所羁押且至迟不超二十四小时正确;D选项除法定情形外,在拘留后二十四小时内通知家属也合规。所以应选C。

3、道德对人们行为的规范作用,不来源于(??)。

A.社会舆论

B.传统习惯

C.内心信念

D.国家强制力量

【答案】:D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道德规范作用来源的理解。道德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发挥规范作用。在社会生活中,国家强制力量并非道德规范人们行为的来源。A选项社会舆论能形成道德压力;B选项传统习惯蕴含着道德准则;C选项内心信念是自我道德约束的关键。而D选项国家强制力量是法律的特征,不是道德的。

4、2002年某日,林某出去散步后便没了踪影,之后6年,林某的妻子胡女士多方寻找也毫无线索。2008年,胡女士准备与刘某结婚。2009年,为办理结婚手续,胡女士只得到法院申请宣告林某死亡,法院随后在报纸上刊登寻找林某的公告。2010年5月,1年的公告期满,林某还是音讯全无,法院遂宣告林某死亡。2010年6月,胡女士与刘某结婚,但在2010年11月林某被证实并未死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胡女士犯了重婚罪

B.胡女士与刘某的婚姻合法、有效

C.林某有权要求胡女士解除与刘某的婚姻关系

D.应以胡女士个人意愿决定与林某还是刘某保持婚姻关系

【答案】:B

【解析】根据法律规定,当失踪人被宣告死亡后,其与配偶的婚姻关系自死亡宣告之日起消失。在此案例中,林某被法院宣告死亡后,胡女士与林某的婚姻关系即告终止。随后,胡女士按照合法程序与刘某结婚,这一婚姻是受到法律保护的。即使后来林某被证实并未死亡,但这并不影响胡女士与刘某之间已经建立的合法婚姻关系。因此,胡女士与刘某的婚姻是合法、有效的。

5、“据理力争”不是最佳的表达方式,太用力,太急切地想说明道理,反而少了从容淡定。它反映出“力争”者的不够自信,也表明他对听众辨别事理能力的低估。以下与作者表述的观点最接近的是:

A.有理不在声高

B.公道自在人心

C.此时无声胜有声

D.针尖不必对麦芒

【答案】:A

【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