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年中共西林县委西林县人民政府接待办公室招聘编外聘用人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典.docx
文件大小:74.56 KB
总页数:57 页
更新时间:2025-06-11
总字数:约3.78万字
文档摘要

2025年中共西林县委西林县人民政府接待办公室招聘编外聘用人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

第一部分单选题(80题)

1、唯心主义主张精神(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认为精神决定物质,物质是精神的产物。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表现形式,即()。

A.宗教唯心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可知论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唯心主义

D.辩证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唯心主义

【答案】:B

【解析】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表现形式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感觉、经验、心灵等当作世界的本原,认为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宗教唯心主义通常是借助宗教信仰来宣扬唯心主义观点,它不是唯心主义基本的表现形式。历史唯心主义是从社会历史观的角度出发的唯心主义观点,强调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并非唯心主义的基本表现形式。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是围绕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这一问题划分的,并非划分唯心主义表现形式的依据。辩证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唯心主义是从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角度对唯心主义进行的区分,也不是唯心主义的基本表现形式。综上,该题应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这一表述。

2、按照我国《民法通则》相关规定,下列行为中不得代理的是()。

A.购买机票

B.立遗嘱

C.存款

D.购买股票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民法通则中不得代理的行为。代理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担。然而,并非所有的民事法律行为都可以代理,某些具有特定人身性质的行为不得代理。立遗嘱是遗嘱人处分自己死后财产及其他事务的意思表示,具有强烈的人身属性,必须由遗嘱人本人亲自作出,不能由他人代理。因为遗嘱体现的是遗嘱人独特的意愿和情感,是基于遗嘱人的个人意志而设立的,若允许他人代理,可能无法真实反映遗嘱人的真实意图,从而损害遗嘱人的合法权益以及可能影响到继承人的利益。而购买机票、存款、购买股票等行为,并不具有严格的人身属性,当事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委托他人代理实施,代理人在其代理权限范围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进行这些行为,所产生的法律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担。综上,按照我国民法通则相关规定,立遗嘱这种行为不得代理。

3、某村村民魏某购买了假车牌、T型锁、撬棍等作案工具,采用技术开锁或暴力开锁的方式实施入户盗窃,共计作案24次,盗得价值50万余元的财物,包括现金、名表、首饰、笔记本电脑等。法院判处其有期徒刑十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魏某的这种行为违反了国家法律法规,其本质特征是()。

A.违反了道德底线

B.受到刑罚处罚

C.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D.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答案】:D

【解析】本题可根据犯罪行为的相关特征来逐一分析选项。题干中魏某以技术开锁或暴力开锁的方式入户盗窃24次,盗得价值50万余元的财物,这种行为属于犯罪行为。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即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其中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违反道德底线是指行为违背了社会公认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虽然魏某的盗窃行为也违背了道德,但这并非其行为作为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行为的本质特征,道德与法律分属于不同的规范体系,违反道德并不一定违反法律,所以该描述不符合题意。受到刑罚处罚是犯罪的必然法律后果,当犯罪行为发生后,犯罪人会依照法律规定接受相应的刑罚制裁,但这是犯罪行为的特征之一,不是本质特征,它是由犯罪行为的严重社会危害性所决定的。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行为通常是一些情节较轻、危害不大的违法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而题干中魏某入户盗窃24次,盗得价值50万余元财物,其行为情节严重,已构成犯罪,并非一般的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魏某多次入户盗窃大量财物,对社会的安全和秩序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权益和正常生活,这种严重的社会危害程度是其行为被认定为犯罪的关键所在。综上,答案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4、下列对涉密公文规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个人不得私自销毁、留存涉密公文

B.销毁涉密公文时确保不丢失、不漏销

C.公文的密级需要变更或解除时,由收文机关决定

D.不具备归档和保存价值的公文,经批准后可以销毁

【答案】:C

【解析】对于该题目,考查的是对涉密公文相关规定的理解。个人私自销毁、留存涉密公文可能导致重要信息泄露,所以个人不得私自销毁、留存涉密公文规定是正确的。销毁涉密公文时如果出现丢失、漏销情况,会使涉密信息存在泄露风险,因此要确保不丢失、不漏销,此规定也是合理的。不具备归档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