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年广东省辅警招聘考试考试试题库带答案详解.docx
文件大小:56.85 KB
总页数:33 页
更新时间:2025-06-11
总字数:约2.01万字
文档摘要

2025年广东省辅警招聘考试考试试题库

第一部分单选题(50题)

1、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犯罪,其追诉期限为(??)。

A.5年

B.10年

C.15年

D.20年

【答案】:A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犯罪追诉期限的法律规定。在刑法中,追诉时效的长短与法定最高刑相关。对于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犯罪,根据法律规定,其追诉期限为5年。选项A符合法律对这类犯罪追诉期限的明确规定。

2、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的高度谋划发展。

A.和谐共存

B.和谐共生

C.和谐共处

D.和谐共融

【答案】:B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人与自然关系理念的准确表述。“和谐共生”强调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要求我们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A选项“和谐共存”侧重共同存在;C选项“和谐共处”强调相处;D选项“和谐共融”突出融合。综合来看,“和谐共生”更能准确表达站在谋划发展的高度上人与自然的关系。

3、下列情形,如犯罪嫌疑人不能做出合理解释,也没有相反证据证明,可以认定毒品犯罪故意中“明知”的是(??)

A.甲携带毒品经过海关,但以伪装手段逃避海关检查

B.乙被人举报,民警在其居住院落中查出毒品

C.丙在某KTV唱歌时,被查出其外衣口袋中藏有毒品,但未吸食

D.丁在机场通过安检时,被怀疑携带毒品,经对在旁边弃物桶中发现的毒品包装物上留下的指纹进行鉴定,其中有丁的指纹,但也有其他人的指纹

【答案】:A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毒品犯罪故意中“明知”情形的判断。在毒品犯罪中,携带毒品并以伪装手段逃避海关检查,这种行为表明犯罪嫌疑人有明显的主观故意。A选项中,甲的行为符合这一特征。B选项仅在居住院落查出毒品,C选项外衣口袋藏毒未吸食,D选项指纹鉴定有他人指纹,均不能确凿证明其明知。所以应选A。

4、目前,我国蓝领岗位中依旧还有大量的瓦工、钢筋工、锅炉工、油漆工等工种,而受专业“学科化”等影响,在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中仅能找到相关的,且带有浓厚“学科”色彩的专业名称,而这些专业名称很难让学生将未来相应的就业岗位与上述蓝领岗位对应起来,造成真正进入上述蓝领岗位的毕业生数“大打折扣”。这段文字意在指出:

A.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目录需要根据实际岗位需求调整

B.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教育无法培养学生进入蓝领岗位

C.瓦工、钢筋工、锅炉工等岗位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蓝领工种

D.专业名称设置与实际教育内容脱节导致中职学生就业困难

【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列举了我国蓝领岗位中依旧存在的多种工种,随后通过转折词“而”指出受专业“学科化”影响,在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中只能找到带有浓厚“学科”色彩且难以与具体蓝领岗位对应的专业名称,这导致真正进入蓝领岗位的毕业生数量大幅减少。这里的核心问题在于专业目录与实际岗位需求之间的不匹配。A项指出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目录需要根据实际岗位需求进行调整,这直接回应了文段中提出的问题,即专业目录与岗位需求的不对应,是合理的推断。B项说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教育无法培养学生进入蓝领岗位,这一说法过于绝对,文段并未表明专业教育完全无法培养相关人才,而是指出专业名称与岗位对应上的困难,导致进入蓝领岗位的毕业生数量减少,故B项错误。C项提出瓦工、钢筋工、锅炉工等岗位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蓝领工种,这与文段内容不符,文段明确提到这些工种属于蓝领岗位,C项错误。D项说专业名称设置与实际教育内容脱节导致中职学生就业困难,虽然文段提到了专业名称与岗位对应的问题,但并未直接指出这导致了中职学生就业困难,且“实际教育内容脱节”这一表述在文段中无依据,D项错误。综上所述,A项最符合文段意在指出的内容。

5、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任何成绩的取得不是仅靠美好的希望就可以达到,而是要靠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这道出了“积”与“绩”的辩证关系。下列对“积”与“绩”的辩证关系解说不正确的是:

A.“积”是“绩”的前提

B.“绩”是“积”的成果

C.常“积”才能有大“绩”

D.要想“绩”必须“积”

【答案】:C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积”与“绩”辩证关系的理解。“积”指积累,“绩”指成绩。A选项,没有积累就无法取得成绩,所以“积”是“绩”的前提,该选项正确。B选项,成绩是积累的结果,此表述合理。D选项,要取得成绩必然需要积累,说法准确。C选项,常“积”不一定就能有大“绩”,积累只是取得成绩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该选项解说不正确。

6、某年8月,张某拾得刘某丢失的手提包,内有驾驶证、银行卡等物。9月3日,张某把刘某的驾驶证给朋友胡某,称是自己好友的驾驶证,胡某用刘某的驾驶证在交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