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思政教育大数据平台的实操探析
摘要: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逐渐进入到了大数据时代,其对于传统教学模式
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服务及数据使用方式也出现了一定的变化。使用大数据
技术,能够使高职院校对教学管理及数据资源使用利用数据筛选方式对数据背后规律进行分析及挖掘,
从而得到有价值的东西。根据数据进行科学决策,使高职教育信息化管理更加科学有效。
关键词:高职;思政教育;大数据平台
大数据也称之为巨量资料,其指的是其中所包含的资料量规模无法利用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
间中进行管理、处理及整理,从而为企业经营及组织决策提供基础。大数据具有海量数据规模、多样化
数据形式及来源、动态及复杂数据体系和获得巨大价值产品及服务。另外,基于技术实现过程分析,大
数据技术还能够利用快速挖掘、处理及分析从大量数据中获得具有应用价值的全新技术架构。大数据使
用能够为高职教育提供一定的方便,比如高职思政教育,比如重构教育科学性、前瞻性及开放性的特
点,利用学习分析技术,有效实现个性化教育。根据网络课程,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根据多样化评价
对象及科学评价方式,对教学体系进行丰富。基于此,本文就对高职思政教育中使用大数据平台进行分
析。
一、思政教育大数据平台的运行情况
高职教育目前在互联网时代中越来越个性化,信息能够成为可量化、可捕捉及可传递的数据。
利用使用大数据技术,能够实现个性化的教育。学生能够自己实现学习内容,教师和学校将更多的精力
投入到学生个性化培养过程中。在全新数据时代中,大量数据分析使教育信息化受到了影响。在教育
中,数据成为教学改革中显著的指标,比如考试成绩、入学率、出勤率、升学率及辍学率等。对具体课
堂来说,数据能够说明教学效果。课题组以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为基础,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针对思政
教育大数据平台应该采用何种形式构建、选择哪些现有的交互式平台做架构、采取什么样的流程、在建
设大数据平台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和规避的风险有哪些、平台中各角色如何定位、以及最终大数据平台上
的不同环节之间如何衔接和联动、数据如何存储、加密、运用等一系列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方案。课题研
究及实施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准备阶段。从2016年9月到2016年12月,课题组在大一新生中进行问卷调查,
数据分析,筛选出受众面广、容易操作、兼容性强的软件应用程序,加入到平台的构建中来。平台以思
政教学门户网站为教学内容的载体和接入口径,“嫁接”融入QQ,“雨课堂”,微信公众号等信息化
手段,进行多维度浸入式教学。在班级管理方面,由于QQ在学生中普遍使用比较频繁,建立班级群十
分方便,所以班级日常管理依然使用QQ,辅导员可以通过手机就能进行日常的学生工作管理。优势在
于:使用广泛,反应迅速,便于集中管理,与门户网站衔接没有技术难题。缺点在于:对于教学而言功
能单一,仅适用于信息交流,上传下达。在课堂教学方面,思政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使用“蓝墨云班
课”+课件。教师可通过APP高效率完成签到,上课期间随时可以发布话题和抢答,让学生们参与到课
堂的交流探讨中来,也可以通过选人的方式指定学生完成特定的任务,提升师生间的课堂互动效果。随
堂测验支持单选题、多选题和简答题三种题型,教师可以设置多道题,每道题也可以自主设置选项数
量。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发布作业来巩固学生的课上所学,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发布
时可以设置完成时间,可以选择立即发放和保存待发放。同时还可预览、删除、新增等作业题目。微信
公众号便于解决课前、课后的问题,学生通过公众号提前了解下次课程的相关知识,教师可以分享网络
云盘上的音频、视频资源,提前构建学生的背景知识,并布置相应的讨论题目。这样处理,学生能更好
的在课堂上与教师互动,通过讨论来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学生如果有疑问,也可以在公众号的后台
给任课老师留言。第一个阶段主要根据数据分析,选取合适的移动APP,通过对比进行筛选,然后将
APP嫁接入思政门户网站,调试硬件设备,组织思政教师进行第一次信息化教学培训。
第二阶段是试运行阶段。从2017年1月到2017年12月,这个阶段主要是数据收集整理,大数
据平台模块的选择和框架的搭建。思政平台分为五个大的模块,分别是:个人信息模块,课程设置模
块,学生管理模块,教师教学模块和学生学习模块。其中每一个模块又分为不同的应用层级,例如,教
师教学模块中有四个应用层级:课程建设与管理,学习流程支持,答疑作业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