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电建安规考试(三十七)(带答案A3普通页面下载打印就用).doc
文件大小:31.46 K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6-11
总字数:约9.43千字
文档摘要

电建安规考试(三十七)

部门:姓名:分数:

一、单选题(每题1分,20题,总共20分)

1、脚手架的立杆应垂直,底部应设置扫地杆,扫地杆距支撑面不得大于()mm,脚手板外伸长度应取不大于()mm,各杆件端头伸出扣件盖板边缘的长度不应小于()mm()。

A.200,150,100

B.200,100,100

C.200,200,100

D.150,200,100

2、在防火重点部位或易燃、易爆区周围动用明火或进行可能产生火花的作业时,应办理()。

A.第一种工作票

B.第二种工作票

C.抢修单

D.动火工作票

3、充填坚硬、硬塑黏性土放坡坡度应在()范围。

A.1:0.50~1:1.00

B.1:0.75~1:1.00

C.1:1.00~1:1.25

D.1:1.25~1:1.50

4、施工现场的电焊机应根据施工区需要而设置,多台电焊机集中布置时,应将电焊机和控制刀闸作对应的编号,电焊机一次侧电源线不得超过()m,二次侧引出线不得超过30m,一、二次线应布置整齐,牢固可靠。

A.5

B.6

C.7

D.8

5、作业票有破损不能继续使用时,应补填(),并重新履行签发手续。

A.新的作业票

B.新的补充措施

C.新的技术文件

D.新的交底记录

6、每作业()小时,应将液气分离器、中间冷却器、后冷却器内的油水排放一次,贮气罐内的油水每班应排放1次~2次。

A.1

B.1.5

C.2

D.2.5

7、关于保安线的说法错误的有()。

A.保安线应用多股软铜线,其截面不得小于25mm2

B.保安线的绝缘护套材料应柔韧透明,护层厚度大于1mm

C.导线无裸露、无松股、中间无接头、断股和发黑腐蚀

D.汇流夹应由T3或T2铜制成,压接后应无裂纹,与保安线连接牢固

8、塔吊、混凝土泵车、挖掘机等施工机械作业,应考虑施工机械()对近电作业安全距离的影响。

A.安全防护装置

B.钢丝绳

C.操作人员

D.回转半径

9、近电作业,当作业人员或机械器具与±500kV带电设备的最小距离小于()m风险控制值时,施工项目部应编写安全施工方案,并将安全施工方案提交运维单位备案。

A.12

B.13

C.14

D.15

10、吊装顶铁或钢管时,严禁在吊臂回转半径内停留,往作业坑内下管时应有保险钢丝绳,并()将管道送入导轨就位。

A.立即

B.迅速地

C.不停地

D.缓慢地

11、()级及以上大风等天气及夜间照明不足时,不得进行模板装、拆作业。

A.5

B.6

C.7

D.8

12、下面不属于作业人员责任的是()。

A.熟悉作业范围、内容及流程,参加作业前的安全交底

B.掌握并落实安全措施

C.正确组织施工作业

D.正确使用施工机具、安全工器具和劳动防护用品

13、分包工程开工前,施工单位与分包单位应签订分包合同和(),明确双方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义务与责任。

A.安全生产协议书

B.质量保证书

C.进度保证书

D.财务保证书

14、禁止用()作为风动工具的气源。

A.空气

B.氦气

C.氮气

D.氧气

15、下列不得与氧气瓶同车运输的物品有()。

A.易燃品

B.油脂

C.带油污的物品

D.以上都对

16、在钢梁或钢柜架上行走的作业人员应佩戴()安全带。

A.双钩

B.单钩

C.三点式

D.五点式

17、基坑周围堆土高度不得超过()m。

A.1

B.1.5

C.2

D.2.5

18、无声破碎作业操作完毕,直到被破物开裂前,被破物附近不得有()。

A.障碍物

B.易燃物

C.人畜

D.已碎物

19、临时库房与110(66)kV电力线导线之间的垂直距离,在导线最大计算弧垂情况下不小于()m。

A.5

B.10

C.15

D.20

20、钢结构施工的平面安全通道宽度不宜小于(),且两侧应设置安全护栏或防护钢丝绳。

A.1000mm

B.800mm

C.600mm

D.1200mm

二、多选题(每题2分,10题,总共20分)

1、火电机组安装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前应进行健康体检,凡有()的人员不得进入施工现场作业。

A.高血压

B.高血糖

C.恐高症

D.色盲

E.视弱

2、模板调整找正要轻动轻移,严防模板滑落伤人合模时(),斜撑、水平撑应与补强管(木)可靠固定。

A.逐层找正

B.逐层支撑加固

C.整体找正

D.整体支撑加固

3、运行区域室内拆装盘、柜等设备时,作业人员应(),与运行盘柜相连固定时,不应敲打盘柜。

A.动作迅速

B.动作轻慢

C.防止振动

D.相互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