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物业保安服务保安风险防范与控制
保安业是一种高风险行业,这种风险既包括在执勤过程中保安人员的伤亡风险,又包括保安人员因过失或过错、失职等行为给服务对象造成财产损失和人身伤亡,而承担赔偿责任的风险。
减少和转移保安业风险,关系着保安服务质量的提升和保安企业的发展,也关系着客户安全的维护,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安全的维护,因而保安业风险防范与控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保安业主要的职业风险
一、人身安全风险
由于保安员的职责是保卫安全,身负的使命使得他们时刻面临着人身安全风险。据统计,2006年至2010年,全国保安员提供各类违法犯罪线索117.44万条,协助公安机关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07.35万人,为国家、集体和个人挽回经济损失187亿元,有232名保安员为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献出了生命。通过媒体报道,我们看到保安员因为履责勇斗歹徒的事件不胜枚举,有的保安员甚至因此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当然,保安员的人身安全风险的产生,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原因。侵财、报复社会的暴力性犯罪案件时有发生,让人防不胜防。面对持刀、棍棒甚至持枪的歹徒时,保安员往往在无任何自卫工具的情况下挺身而出,人身安全存在极大的风险。
另外,由于保安人力资源的短缺,致使多数保安员没有得到正规的培训就上岗提供服务。有的保安服务企业甚至根本就没对保安员进行岗前培训,很多保安员上岗前未经正规的技能培训,身体素质和擒拿格斗的技术远不能满足职业的要求。此外,很多保安员警惕意识不够,应对突发事件时经验不足,以上因素给保安员职业带来较大的安全风险。
二、企业法律风险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市场竞争越发激烈,企业面临的法律风险也越来越大。保安服务企业也不例外。特别是《保安服务管理条例》施行以后,行业的投资主体多元化,行业内竞争加剧,行业的规范化管理要求提高,保安服务企业面临的法律风险更高。近两年新办的保安服务公司,虽然都有公司章程,但实际上大都照搬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章程范本,条款简单,缺乏操作性,难以满足公司治理结构的需要,导致公司治理结构存在巨大的法律风险。
三、队伍稳定风险
一些保安公司在面向社会招聘人员时,由于招聘时间紧、招聘难度逐年加大,容易产生对被招聘人员的考察、审核不够深入,把关不严;为保证保安队伍的持续正常运作,导致招聘标准较低,将一些不合格人员招聘到保安队伍中来,给保安员队伍稳定带来一定风险隐患。
另一方面,社会上部分群众对保安工作不理解,简单错误地认为保安工作很简单,看看门而已,基本上是不需要什么能力就能干好的工作,从而看轻保安员。于是保安员在工作中普遍得不到应有的理解和尊重,这样就会造成保安员心理上的障碍,自尊心也会受到打击,不自觉的会认为低人一等。由于保安工作对学历、技术、经验都没有过高要求,只对年龄、身高、健康、政审等基本条件进行限制,一些群众就觉得保安是没文凭、没技术、没实践经验的人做的。一些保安员也只是在找不到其它工作的情况下来当保安员的,等有机会再另择它业。工种歧视直接造成保安队伍不稳定,流失率高。
四、心理健康风险
保安行业具有“风险高、负荷大、强度高”的特点。在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和相对单调的工作环境影响下,保安员的心理健康不断受到冲击,很多保安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某保安公司对500多名保安员的SCL-90常规心理测试显示:保安员在躯体化、焦虑、抑郁、敌对、偏执、精神病性、人际关系敏感等因子项明显高于社会常模;测验结果,保安员存在一高一低:忧虑性高,稳定性低。
五、安全管理风险
由于频繁的人员变动,给保安主管部门和保安公司抓好上岗培训工作带来诸多困难。新招聘的保安人员对保安业务及工作环境不清楚、不了解,容易出现履职不到位的情况。如一些业务不熟悉的门卫对出入人员的询问、登记、审查不严,可能让可疑人员趁机进入,从而产生安全管理的风险隐患。
第二节预防和控制保安服务风险的途径
一、引入保险机制转移保安服务风险
保安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我国保安业的这种风险一直由保安业自身来承担。而依据企业的经济实力,又难以承担高额的赔偿风险,影响了保安业的社会信誉。引入保险机制转移保安服务风险是国外保安业较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我国可借鉴此经验。
保安业通过购买保安责任事故险和保安职业责任险,将企业的经营风险有效地转移给专业的保险公司,这样如果因保安人员工作过失而使客户人身安全受到侵害或财产遭到损失,或保安人员自身受到伤害时,都可以由保险公司根据合同约定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这样既化解了保安企业的经营风险,提高了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有效保障了客户的利益,也拓展了保险公司的经营范围。
二、赋予保安人员与其职责任务相适应的权利
一定的职权是保安人员预防和控制犯罪,完成工作任务的有力保障。一要适当增加保安人员的现场处置权。保安人员在协助公安机关侦查破案,追捕罪犯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