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支模施工方案
1高支模简介
本工程首层大厅高度为18m,具体位置见图1所示,本方案选取地上三层顶最大梁(400×700mm)进行高支架梁计算,选取层高最高工程地上一层大厅18m高板(120mm厚)进行高支架板计算。
图1高支模区域
2高支模施工方法
高支模体系的设计、选型详见表1所示。
表1主要梁模体系选型一览表
构件规格
模板及支撑体系
梁(400×700mm)
模板
18厚胶合板
龙骨
梁底
50×100mm木枋@250mm,托梁选用100×100mm木枋。
梁侧
50×100mm方木背竖楞@400,主楞采用双钢管竖向设置,间距500mm。
支撑体系
支撑采用钢管满堂支撑架,梁底立杆顺梁长度方向@900mm,梁底设置两根支撑立杆,横杆步距1200mm,扫地杆距底板面200mm,立杆下端垫木采用18厚胶合板,立杆上端采用U托进行高度调节,使得主龙骨所传递的承载力直接作用于立杆,U托顶口并排放置2φ48钢管卡住主龙骨,避免滑移。
板(120mm)
模板
18厚胶合板
次龙骨
50×100mm木枋@300mm
主龙骨
双钢管@900mm。
支撑体系
支撑采用钢管满堂支撑架,钢管立杆纵横向@900mm,横杆步距1200mm,扫地杆距底板面200mm,立杆下端垫木采用18厚胶合板,立杆上端采用U托进行高度调节,使得主龙骨所传递的承载力直接作用于立杆,U托顶口并排放置2φ48钢管卡住次龙骨,避免滑移。剪刀撑沿高度连续布置,剪刀撑的斜杆与水平面的交角必须控制在40-60度之间,剪刀撑的斜杆两端与脚手架的立杆扣紧外,在其中间应增加2-4个扣结点。
3高支模施工技术措施
1高支模支架施工流程(如图2)
图2高支模支架施工流程
2模板安装要点(见表2)
表2高支模安装要点
序号
安装要点
1
梁和板的立杆纵横向间距应相等或成倍数,立杆上端包括U型托撑的可调螺杆:螺杆伸出钢管顶小于200mm,所有水平拉杆的端部均应与四周建筑物的墙、柱顶紧顶牢(或用钢管成箍抱紧)。无处可顶时,应于水平拉杆端部和中部沿竖向设置连续式剪刀撑。
2
在转换层高大模板部位混凝土强度达到拆模条件前,支架底下两层的模板不得拆除(即地下二层顶板梁及地下一层顶板梁),以保证高大模板部位支架下的楼面结构安全。
3
立杆接长严禁搭接,必须采用承插连接,相邻两立柱的对接接头不得在同一步内,且对接接头沿竖向的错开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距中心主节点不宜大于步距的1/3。
4
满堂模板的支架立柱,在外侧周圈应设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剪力撑;中间在纵横向应每隔10m左右设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式的剪力撑,其宽度宜为4~6m,并在剪刀撑部位的顶部和扫地杆处设水平剪刀撑,剪刀撑的底部应与地面顶紧,夹角宜为45度~60度。
5
合理安排砼浇筑次序,在浇筑完墙柱后才开始浇筑框支梁,利用浇筑好的墙柱作为高支模的水平支撑体系,提高支摸的局部水平稳定性。
4高支模施工计算
选取地上三层顶最大梁进行支架体系计算,地上一层大厅层高为18m,最大梁截面尺寸为400×700mm,板厚为120mm。见表3及表4。
表3高支模梁模板(扣件钢管架)计算表
部位
首层大厅高支模梁模板
计算参数
立杆梁跨度方向间距0.9m;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0.7m;立杆步距1.2m;梁支撑架搭设高度18m;梁两侧立杆间距0.7m;梁模板支撑采用梁底小楞垂直梁截面;立杆承重连接方式采用可调托座;梁底纵向支撑根数为3根;水平杆与立杆连接采用双扣件;梁截面宽度0.4m;梁截面高度0.7m;主楞间距500mm;次楞根数3;主楞竖向支撑点数量2;穿梁螺栓类型M14,穿梁螺栓水平间距500mm;竖向支撑点到梁底距离依次是:100mm,500mm。模板自重为0.5kN/m2,钢筋自重为1.5kN/m3,施工荷载为2.5kN/m2,新浇混凝土荷载侧压力为16.8kN/m2,振捣混凝土对梁底模板荷载为2kN/m2,振捣混凝土对梁侧模板荷载为4kN/m2。
设计示意图
搭设材料
模板支架立杆采用Φ48×5钢管及可锻铸铁扣件搭设;梁底模板支撑采用方木;主楞材料圆钢管;直径48mm;壁厚5mm;次楞材料:木方;宽度50mm;高度100mm;模板采用胶合面板厚度为18mm;
序号
审核要点
计算过程
结论
1
梁侧模板面板的计算
面板的受弯应力计算值σ=4.5N/mm2[f]=13N/mm2;
符合要求
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ν=0.212mm[ν]=1.16mm;
符合要求
2
梁侧模板支撑的计算
次楞最大受弯应力计算值:σ=2.5N/mm2[f]=17N/mm2;
符合要求
次楞的最大挠度计算值:ν=0.087mm[ν]=1.25mm;
符合要求
主楞的受弯应力计算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