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四职业决策Project4.Careerdecision-making
目录Contents职业决策的主要方法02职业决策基础知识01
学习任务learningtasks知识目标:了解职业决策的含义、类型和影响因素,了解当前主流的职业决策理论与模型,了解职业生涯决策的方法。技能目标:将职业生涯决策理论与模型运用到自己的职业生涯决策中,并学会运用职业生涯决策的方法。素质目标:充分认识新时代职业决策的重要性,树立职业决策观念和意识,勇敢进行职业决策,培养自己的独立性格。
案例导入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第一位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女科学家。她致力于中医研究实践60多年,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研究发现了青蒿素,解决了长期困扰人类的抗疟治疗失效难题,为中医药科技创新和人类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1930年12月生,浙江宁波人,中国中医科学院青蒿素研究中心主任。她从中医古籍《肘后备急方》中受到启发,创建了低温提取青蒿抗疟有效成分的方法,并最终发现了青蒿素,为人类带来了一种全新结构的抗疟新药,标志着人类抗疟步入新纪元。青蒿素享誉世界,让一株寂寂无闻的“小草”成为举世闻名的“中国神药”,成为中医药带给世界民众健康福祉的生动诠释。以国家需求为己任
案例导入“以国家需求为己任”是屠呦呦的人生追求。“中医药人撸起袖子加油干,一定能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屠呦呦出版和发表了众多著作和论文,早在1986年,她就在《中西医结合杂志》第6期上发表了《继承发扬祖国医药学,为国争光》一文。从文章的题目就可看出,屠呦呦以在本职工作中所体现的爱国之情直抒胸臆。正像其他有巨大成就的科学家一样,如果没有对国家、民族、人民,以及对人类的文明进步“舍我其谁”的情怀,没有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就没有科学创新的动力。屠呦呦的声音铿锵有力:“青蒿素是人类征服疟疾进程的一小步,是中国传统医药献给世界的一份礼物。”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党和人民授予她“共和国勋章”,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给她颁奖。在屠呦呦身上,我们不难发现,最值得骄傲的就是那闪光耀眼的“中国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句话用在屠呦呦身上再恰当不过。也正是这种精神的存在,一直指引着屠呦呦坚定的职业目标,并取得巨大成功。
01任务一职业决策的基础知识Task1Basicknowledgeofcareerdecision-making
一、职业决策的含义“决策”一词的意思就是做出决定或选择。决策是人类的核心活动,对个体、群体、组织和社会生活至关重要。一个人在其职业生涯中经常会面临多重选择,这时就需要个人做出决定,即进行职业决策。
案例故事阿利大学毕业后只身来到上海,在一家民营通信公司做研发工作,但他只工作了大半年就失去了当初的豪情壮志。阿利感觉到在现在的企业做研发工作虽然有一定压力,但能比较好地发挥自己的进取精神。不过从职业性格来看,他觉得自己更适合做突变性强的工作,所以对现在的工作内容感到不满意,总感到工作太过单一,没有前景。在阿利看来,公司基本没有任何培训,完全靠传统的师徒面授方式来掌握技能。而阿利在团队协作方面做得不够好,性格与师傅不和,似乎已经到了瓶颈阶段。有时候他情绪一低落就会萌生去意,想转行去做别的,又怕一时冲动做了将来会后悔的决定。所以,是去是留一直困扰着他。
(1)(2)(3)(4)宿命型宿命型是指个体在进行决策的时候完全听天由命,不做主观努力,一切顺其自然。职业选择简单地由社会发展和外界环境决定。直觉型直觉型是指个体进行职业决策时,相信源自内心深处的直觉,一切跟着感觉走。挣扎型挣扎型是指个体在面对众多选择时束手无策,因为顾虑太多,所以总是前怕狼后怕虎,既想实现远大的理想,又不敢面对现实的无奈。麻木型麻木型是指个体对外部世界的变化失去敏感,每天都在一种无职业意识的状态中度过,不愿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多动大脑,不愿做出选择。二、职业决策的风格与步骤1.职业决策的风格
冲动型是指个体不经过策划和准备,直接做出决定,缺乏对未来的思考和分析。拖延型是指个体认为事情总会得到解决,“船到桥头自然直,车到山前必有路”,不愿意付出太多,不愿意做出承诺。顺从型是指个体依附于组织或其他人,让组织或其他人为自己做决定,按照别人的思路去发展自己。控制型是指个体认真分析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果断自信地决定自己的职业定位与职业方向,敢于自我承诺、自我挑战。(5)冲动型(6)拖延型(7)顺从型(8)控制型(9)紊乱型:紊乱型是指个体虽然进行了自我评估和职业环境分析,但因为在职业发展过程中,个体总是不断改变和调整职业决策,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最后陷入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