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陶艺创作的灵感源泉.pdf
文件大小:202.68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6-11
总字数:约3.04千字
文档摘要

陶艺创作的灵感源泉

自然形态赋予陶艺创作的灵感

大自然中有着丰富多彩的自然形态,所谓的自然形态,通俗的说

就是在大自然中遵循自然法则,形成的一种客观存在的一种东西。自

然形态给与我们陶艺创作很多的灵感。看起来相对静止的,客观存在

于大自然中,能够带给我们情感,让我们有特殊的感受的形态,我们

称它为无机形态。但是也会有它自身的缺点,那就是不规则形态,通

常情况下不规则形态通常给人一种活泼自由之感,但是如果处理不恰

当,会让观赏者觉得杂乱无章。美国陶艺界最活跃的艺术家之一温

middot;黑格比就能够很好运用自然无机形态,让其作品看起来非常

的舒心。他善于运用陶瓷作品来表现自然,通过获取自然灵感给陶瓷

作品增添了许多自然语言。作品《大峡谷系列》就是以自然界中的

无机形态湖泊大峡谷的地形地貌为灵感而创作出来。作品中饱含了创

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让观赏者领悟到岁月的流逝带给人们的沧桑感

以及创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可以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

与自然无机形态相对的无疑是自然有机形态。鱼儿为了能够在水

中生活的舒畅、和谐。于是便有了能够减少它们游泳阻力的流线型有

机形态。向日葵总是朝着太阳的方向生长,含羞草在外力的触碰下会

立马闭合来保护自己,各种果壳为了保护内部的果实从而拥有了完美

1

曲线和足够的硬度。这些神奇的自然有机形态也给创作者带了无限的

创作灵感和创作源泉。很多陶瓷作品以海洋生物为创作灵感,使得观

赏者在感叹作品好的同时也能够感叹生活的美好以及大自然传递给

我们的正能量。

自然色彩赋予陶艺创作的灵感

自然界是丰富多彩的,自然色彩无处不在,在原始社会,人们就

懂得运用色彩来装饰陶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就是典型的表现。半坡

文化时期,他们便在陶器上进行彩绘,先是大地湾文化时期的偏暗的

红彩,再到仰韶时期、马家窑时期的黑彩,再到后来的半山、马厂时

期的棕色的复合型的颜色,都是对自然色彩运用。色彩的最早应用提

取都是来自于大自然中。

在当代社会中,我们无时无刻都是在自然色彩的陪伴中去寻找色

彩创作灵感。我们看到很多城市建设也都离不开艺术的形式与色彩,

这些都慢慢的让我们产生了对美的追求与感悟。能够改变人们最原始

的本性无非就是环境,这是因为环境中不同的色彩表现能够带给人们

不同的心理感受。我们在选择装饰美化我们的环境时,都会考虑到自

然的生态观念。我们现在的居住环境更多的是偏向于城市化,越来越

脱离自然,我们的心胸也变得越来越狭隘,所以很多生活在城市中的

人们希望能够拉近与自然的距离,能够回归到自然中,体验大自然带

2

来的无穷乐趣以及色彩搭配。很多环境陶艺作品就是结合人们的这种

渴望自然色彩洗礼的心态来创作满足他们心灵的艺术作品。如美国陶

艺家科拉多middot;斯尼德的作品《蓝天工程》就只是单纯的来表现

蓝蓝的天空,作品很少去进行人为的各种各样的处理,让作品更好的

去表现自然,拉近人与自然的关系。蓝色能够让我们想到在蓝蓝的天

空中飘着几朵白云。这就是自然色彩带给我们神奇的之处,能够让我

们感受到在我们远离自然又回到自然的一种静谧与安详。

自然肌理赋予陶艺创作的灵感

肌理简单来说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物体表面的纹理。在陶艺创作的

过程中,肌理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贯穿于作品中。创作者通过不

同的工具以及手法来进行肌理表现,赋予作品生命力。自然界中每一

个物体都有各自的属性,物体不同,属性自然也不同,所以就会产生

不用的自然肌理形态。比如说干燥的物体跟潮湿的物体。粗糙的物体

与光滑的物体等等,这些不同的肌理形态带给我们的感受是不同的。

通过自然物体表象的肌理传递出不同的体验与感受。人的皮肤的肌理

可以让我们判断出他的年龄与生活经历。因此我们在不断认识大自然

的过程中,要不断的认识更多的新生事物,更多的把自然肌理运用到

陶艺创作中来。

肌理装饰的出现具有悠久的历史,陶器上的肌理装饰就是伴随着

3

陶器产生的。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懂得在陶器上做装饰,进行简

单地线条勾勒,让器物看起来更加美观,满足使用者的审美需求,汉

代的画像砖也有明显的自然肌理装饰。大多采用草编纹样来加以装饰。

宋瓷中窑变产生的裂纹等等都是人们对于不同质感的物体的研究表

现。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