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通用)新闻记者资格证及新闻写作相关知识考试题库附含答案.docx
文件大小:29.18 KB
总页数:16 页
更新时间:2025-06-11
总字数:约5.43千字
文档摘要

(通用)新闻记者资格证及新闻写作相关知识考试题库附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题)

1.根据《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新闻记者证的有效期为:

A.3年B.5年C.10年D.长期有效

答案:B

解析:《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新闻记者证有效期为5年,新闻记者证实行年度核验制度。

2.以下哪项不属于新闻记者的法定权利?

A.采访权B.批评建议权C.隐匿信源权D.著作权

答案:C

解析:我国法律未明确规定新闻记者享有“隐匿信源权”,但司法实践中对保护记者与信源的保密关系有一定认可;采访权、批评建议权(基于宪法第四十一条)、著作权(基于《著作权法》)均为记者法定权利。

3.新闻报道中使用未成年人真实姓名时,需满足的核心条件是:

A.经未成年人本人同意B.经未成年人监护人同意

C.涉及公共利益且必要D.媒体认为有新闻价值

答案:C

解析:《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百零三条规定,新闻报道涉及未成年人事件应当客观、审慎和适度,不得侵犯未成年人的名誉、隐私和其他合法权益。使用真实姓名需以公共利益为必要前提。

4.倒金字塔结构的核心特征是:

A.按时间顺序展开B.最重要信息放在开头

C.细节描写贯穿全文D.结尾设置悬念

答案:B

解析:倒金字塔结构是新闻写作中最常用的结构,将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信息(5W1H核心要素)置于导语,随后依次递减,便于读者快速获取关键信息。

5.以下哪项属于新闻失实中的“合理想象”错误?

A.引用未核实的网络传言B.对人物心理活动进行推测性描写

C.遗漏关键背景信息D.数据计算错误

答案:B

解析:“合理想象”指记者在采访素材不足时,通过主观想象补充细节(如“他当时心里想……”),即使内容“合理”也违反真实性原则,因无事实依据。

6.根据《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网络新闻信息服务提供者不得制作、复制、发布的内容不包括:

A.危害国家安全的内容B.弘扬社会正能量的内容

C.散布谣言扰乱经济秩序的内容D.侵害他人名誉的内容

答案:B

解析:《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第六条明确禁止危害国家安全、扰乱经济秩序、侵害他人权益等内容,鼓励传播正能量内容。

7.新闻导语的主要功能是:

A.详细展开事件过程B.吸引读者并概括核心信息

C.介绍背景信息D.发表记者评论

答案:B

解析:导语是新闻的开头部分,需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新闻核心(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为何),同时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8.以下哪种提问方式属于“闭合式提问”?

A.“您对这次政策调整有什么看法?”B.“您是否支持增加公共交通补贴?”

C.“能具体说说当时的情况吗?”D.“您认为问题的根源是什么?”

答案:B

解析:闭合式提问要求对方用“是”“否”或简短语句回答,常用于确认事实;开放式提问则引导对方详细阐述(如A、C、D)。

9.新闻标题制作的核心原则是:

A.语言华丽B.准确概括内容C.使用夸张修辞D.长度越长越好

答案:B

解析:标题需准确反映新闻核心,避免误导;语言应简洁明了,忌夸张或冗余。

10.以下哪项属于新闻职业道德禁止的“有偿新闻”行为?

A.接受采访对象赠送的纪念品(价值50元)B.因报道需要收取合理采访费用

C.以曝光负面信息要挟企业支付“宣传费”D.转载其他媒体稿件并支付稿酬

答案:C

解析:《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明确禁止“以稿谋私”“有偿新闻”,包括索取或接受财物换取正面报道、以负面报道要挟获利等行为。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题)

1.新闻记者可以将采访中获得的未公开信息用于个人投资。()

答案:×

解析:《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第二十八条规定,新闻记者不得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包括利用未公开信息进行营利活动。

2.为增强报道感染力,记者可以对采访对象的原话进行文学性润色。()

答案:×

解析:新闻真实性要求直接引用或准确转述采访对象原话,润色可能扭曲原意,违反“用事实说话”原则。

3.媒体在报道突发事件时,可优先发布未经核实的现场照片,后续再补充文字说明。()

答案:×

解析:《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五十四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编造、传播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或者应急处置工作的虚假信息。媒体需核实信息后再发布。

4.通讯写作可以适当加入记者的主观情感表达。()

答案:√

解析:通讯与消息的区别之一是更注重细节描写和情感传递,记者可通过客观叙事间接表达倾向,但需避免过度主观。

5.新闻报道中使用“据知情人士透露”属于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