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公开招聘16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
?
一、言语理解与表达。本部分包括表达与理解两方面的内容。请根据题目要求,下列各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其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共30题)
1、由于疏于________,院里的房屋大多十分陈旧,与旁边修建得簇新的正乙祠戏楼相比要________得多,不过在院中我们依稀还可以看到正乙祠当年的身影。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修饰,寒酸
??B:修葺,逊色
??C:管理,破败
??D:维护,杂乱
正确答案选项:B
解析:第一空,根据后文可知搭配“房屋”,“修饰”一般指对文辞的修改润饰或人的打扮装饰,不与房屋搭配,排除A。根据表原因的关联词“由于”可知,第一空是造成“房屋大多十分陈旧”的原因。C项“管理”指负责某项工作、使之顺利进行,无法直接构成房屋“陈旧”的原因,排除。B项“修葺”指修理,常与建筑物搭配;D项“维护”指维持保护。二者皆有可能导致房屋陈旧,保留。
第二空,根据“与旁边修建得簇新的正乙祠戏楼相比”可知,文段强调“陈旧”与“簇新”的对比,B项“逊色”有比不上、不如之义,符合文义,当选。D项“杂乱”不是新旧对比得出的结论,排除。
故本题选B。
?
2、用户寄包裹时写明地址并付了钱,便与邮局形成了服务合约关系,可包裹寄到目的地后,邮局却不按地址送包裹上门,而是投递通知单,让接收用户自己到邮局领取。这意味着,包裹并没有按合同约定的接收地址投递到位,差了几公里,这显然是服务质量的缩水。
文段“这显然是服务质量的缩水”中的“这”指的是:
??A:用户寄出的包裹
??B:用户与邮局形成的合约关系
??C:邮局投递通知单的行为
??D:邮局未能将包裹送至约定地址的行为
正确答案选项:D
解析:?
定位原文,“这显然是服务质量的缩水”出现在文段尾句。分析“这”的上下文语境,“这”之后强调的是服务质量缩水,“这”之前强调的是“没有按合同约定的接收地址投递到位,差了几公里”,可知后者是前者的指代内容,因为没送到约定地址就是服务缩水。
对比选项。D符合上述语境。
故本题选D。
【解析拓展】
A项和C项:侧重于用户,而文段中服务质量缩水是邮局的行为。B项:“合约关系”不能体现服务质量缩水。
?
?
3、“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给了懒人正大光明的借口,给了懦夫逃避现实的理由。可残酷的是,生活不相信借口,竞争没有理由。换个环境不如换个心情,与其精神胜利,不如自我激励。换个环境,就像把淡水鱼放进海里,空间是大了,可是命也危矣。苛求环境,不如苛求自己,我们改变不了世界,地球不会老围着你转——除非你是太阳。最能概括上面文字内容的一句话是()。
??A:环境永远都不会恰合你意
??B:苛求环境不如苛求自己
??C:处处都留人,只是人不在
??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正确答案选项:B
解析:本段话由对“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的批判入手,讲到人应该自我激励,而不是只“换个环境”,从而引导出中心句子:苛求环境,不如苛求自己,对应B项。
A项,正是因为环境永远都不会合意,所以一味苛求环境才是不正确的做法,该项是观点的原因之一,且“永远都”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C项,该项所述与文段意思不符,文段没有提到处处都留人,排除。
D项,指出适应环境的人才能够生存下来,但没有说不适应环境怎么办,而文段正是强调了,不适应环境的时候不能够一味逃避,而要苛求自己,转换心情,努力适应环境,因此该项没有道出文段的核心内容,排除。
故本题选B。?
?
4、根据联合国1981年新型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会议的定义,新能源包括太阳能、水力发电、风能、生物质能、薪柴、木炭、畜力、海洋热能、波浪力能、潮汐能、泥炭、油母页岩和重质油砂共13种。主要指常规化石能源以外的可再生能源。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个论点,即新能源()。
??A:有很广泛的用处
??B:包括很多种类
??C:发展前景很大
??D:是新型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正确答案选项:B
解析:由文段“新能源包括…”以及“主要指…”等字眼可知,这段话重点讲的新能源的涵盖范围,B选项“很多种类”是对于范围的概括,当选。
A项,“用途”主要指应用于哪些方面,原文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
C项,“发展前景”是预测未来发展的景象,原文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
D项,表述错误,由最后一句可知,新能源是常规化石能源以外的可再生能源,排除。
故本题选B。
?
5、美国科学家的一份报告指出: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每公顷每年创造的综合价值达4025美元,相当于同等面积的热带雨林的2倍,或其他森林的13倍,或草地的17倍,或农田的44倍。
对句中“价值”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滨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