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西瓜多膜覆盖早熟高产栽培过程和技术要点阐述
新乐市位于太行山东侧,拥有丰富的沙质土壤资源。这里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平均日照率高达61%,并且具有显著的昼夜温差,形成了独特的小气候环境。得益于这样的气候条件,新乐市的西瓜糖分积累丰富,果肉沙质,多汁且口感爽脆,因此市场潜力巨大。为进一步提升西瓜品质,目前,新乐市大力推广和应用西瓜多膜覆盖早熟高产技术,很好的解决了因为气候因素对西瓜产量、品质和上市时间的限制,在生产中能够在短时间内提高地表温度,显著提高西瓜苗在定植后的成活率,在实现提高西瓜品质和产量的前提下达到增收的目的。本文详细的阐述了大棚西瓜多膜覆盖栽培过程以及技术要点,实现提高西瓜种植的科技含量,为从业人员提供技术参考。
一、前期准备
1、选址建棚
大棚西瓜栽培属于精细集约栽培,技术性和专业性较强,建棚时,需科学规划、因地制宜,选择地块平整、背风向阳、无污染的地块,同时,考虑光照、土壤、水源、交通条件,就地取材,南北向构建,最大限度为西瓜生长提供适宜的温、光、湿、气等环境条件,提高土地利用率,因秋、冬、春低温时间长,棚宽10-14m为宜,长度40-60m。
大棚要选在水源较近,排灌方便的地方,河水、井水、灌溉渠水均可。最好选择交通便利、离村庄、运输站近的地方,以便于日常管理。
2、光照条件
光照是大棚西瓜栽培的主要能源,天气、纬度和时间等因素是影响棚内光照强度变化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大棚内温度的变化和西瓜的光合作用。一般情况下,棚内空间的光照强度自上而下减弱,棚内上部约为自然光照的61%,距地面1.5m处为自然光照的35%,近地面处为自然光照的25%。为保证西瓜栽培有足够的自然光照条件,棚址宜选择在四周没有高大建筑物及树木遮阴的地方,最好向南倾斜5-10°,以便采光。
3、整地施肥
大棚早熟西瓜要求精细整地、栽培密度大,为促进西瓜根系下扎,发苗快,土壤首选沙壤土种植,冬前对大棚内土壤深翻晒干,深耕25cm为宜,再疏松土壤。棚内土壤温度通常比室外高,要注意调节和控制土壤温度和湿度,保持土壤通气性和透气性。
(1)作畦
采用小高垄和高畦,按行距1-1.2m作畦。支架密植、嫁接栽培、双蔓整枝,按1m行距作小高垄,畦向与大棚纵向平行。
(2)底肥
施用优质厩肥4500-5000kg/667m2,或者腐熟的鸡粪、猪粪3500-4000kg/667m2作为基础。在此基础上,配合施用过磷酸钙50kg/667m2、硫酸钾15-20kg/667m2、腐熟饼肥100kg/667m2、三元复合肥50kg/667m2、硼砂1kg/667m2。通常情况下,将一半的底肥撒施并翻入土中,整平土地后开沟,进行集中施肥、作畦和清茬。
4、品种选择
(1)选种
在大棚种植模式下,选择西瓜品种时应优先考虑其外观特性,如果形、果肉质地、口感以及含糖量等。此外,品种还应具备抗风、耐寒、抗病和高产的特性,确保西瓜能在低温环境中健康成长,适宜在大棚内栽培,易于管理,并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从而提升产量。例如,可选择的品种包括冰激凌秀兰、金派黑美人、金玲03、蜜天下等。
(2)催芽播种
温汤浸种,30-35℃的环境下催芽,当种子陆续露白,芽长0.5cm时,即可播种。播种时,选择在晴朗的上午进行。使用50孔穴盘进行育苗,并采用优质的商品育苗基质,每孔播种1粒种子,确保浇透水。白天的温度应保持在28-30℃,而夜间温度则维持在15-18℃。
二、中期管理
1、嫁接育苗
(1)培育砧木、接穗苗
在元旦前后,通过嫁接技术将西瓜种植于大棚内。嫁接完成后,相较于西瓜,普通葫芦的播种时间可以提前15-20天。选择在晴朗的日子里,播种前应进行为期3-5天的种子晒制工作,随后进行播种。可以使用0.1%-0.2%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种子30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通过高温处理种子,可以有效达到杀菌的效果。
(2)嫁接方法
采用插接法进行嫁接,在叶片处于半展至完全张开状态,且砧木的第1片真叶初展时,是最佳的嫁接时机。嫁接前3天应为植株浇水,并覆盖小拱棚以提升植株温度。在嫁接过程中,首先使用竹签去除砧木的生长点,然后将竹签从子叶上方斜插至插条另一端,确保竹签与幼茎形成40°角。插好竹签后,将其留在插孔中,不要抽出。接着,将接穗放置在子叶正下方一侧0.8-1cm的位置,沿对角线方向切开0.5-0.8cm长的切口,切开后抽出竹签,并将接穗插入。
(3)嫁接苗管理
嫁接后的前3天,务必确保进行适当的保湿和保温措施。在此基础上,维持环境温度在25-30℃,并保持空气湿度在90%以上。3天后,可以逐渐让嫁接苗接触光照,并适当通风以降低湿度。在第5-7天,观察苗期的生长状况,若无不良反应,可以开始撤去覆盖物。苗木成活后,应保持日间气温在25-28℃,夜间温度则维持在大约15℃。定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