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钢铁工业非常规水资源回收利用指南.pdf
文件大小:698.69 KB
总页数:8 页
更新时间:2025-06-11
总字数:约6.25千字
文档摘要

《钢铁工业非常规水资源回收利用指南》国家标准

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

2025年6月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本标准的制定计划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批准,正式

列入2024年国家标准计划(国标委发[2024]年16号文),项目编号T-605,项

目名称为《钢铁工业非常规水资源回收利用指南》,起草单位为山东钢铁集团日照有限公司、

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等,计划完成时间为2025年。

2.标准化对象简要情况

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时间分布严重不均,人均只有2300m3,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

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钢铁工业属于典型8大高

耗水行业,用水量巨大,2023年规模以上钢铁企业用水量达32.4亿立方米,占全国规模以上

工业用水总量的7.6%;钢铁工业布局与水资源禀赋条件也存在一定矛盾;加大非常规水资源

利用量、减少常规水资源用量实属必然。

2021年,我国非常规水资源利用量为138.3亿m3,其中再生水处理回用量117.0亿m3,

占比最大,达到85%;矿井水利用量8.3亿m3,占比6%;雨水利用量6.9亿m3,占比5%;微

咸水利用量3.3亿m3,占比2%;海水淡化量2.9亿m3,占比2%。就非常规水资源利用量前

两位的再生水、矿井水来说利用量较资源量也有很大差别,2021年污水处理量达到700亿m3,

每年的煤矿矿井水产生量约为71亿m3。非常规水源被誉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二水源”,

是实现“节水优先”和“系统治理”的重要手段,对缓解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高度重视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工作,《关于加强非常规水源配置利用的指导意见》提出

了具体、明确的要求:到2025年,全国非常规水源利用量超过170亿立方米;地级及以上缺

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5%以上,黄河流域中下游力争达到30%,京津冀地区达到35%以上;

具备条件的地区集蓄雨水、海水及海水淡化水、矿坑(井)水、微咸水利用规模进一步扩大;

非常规水源配置利用能力持续增强,形成先进适用成熟的再生水配置利用模式,全社会对非

常规水源接受程度明显提高。到2035年,建立起完善的非常规水源利用政策体系和市场机制,

非常规水源经济、高效、系统、安全利用的局面基本形成。(可以选择部分采用)

钢铁行业在发展中注重节约用水,吨钢取水量持续呈现下降趋势,非常规水利用呈现扩

大趋势,主要是再生水和海水淡化,其次是雨水、矿井水利用。但总体而言与国外先进水平

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也存在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差别大、不平衡问题。就使用非常规水资

源的企业来说,在使用中也暴露出:常规水源与非常过水源构成,废水达标排放与废水零排

放、近零排放环保压力,分盐产品利用及污泥、固废处理处置,投资与经济效益等系列问题。

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水资源(地表水、地下水),非常规水资源主要有雨水、再生水、

淡化海水、矿井水、微咸水等,其特点是经过处理后可以利用或再生利用,并在一定程度上

替代常规水资源。钢铁行业在非常规水资源利用过程中总结了一定经验、形成了一些标准、

规范性条款,其他行业如电力、化工、矿山在再生水处理、浓盐水处理方面也制定了标准,

市政行业一直注重海绵城市建设、雨水回收利用也形成了系列化标准。这些内容包括了基本

的技术要求,对于钢铁行业非常规水资源利用有一定促进作用,但也存在明显局限性或行业

特点,针对性、系统化不足,支撑能力不强。因此亟需建立钢铁工业非常规水资源回收利用

指南,明确非常规水资源利用方法、解决共性问题,指导企业应用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工艺

技术等,推动企业实现集约节约用水,实现高质量、绿色低碳发展。

3.主要工作过程

计划下达后,2024年4月山东钢铁集团日照有限公司牵头组织各起草单位成立了起草工

作组,由山东钢铁集团日照有限公司任组长单位,负责主要起草工作。工作组对国内外钢铁

行业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现状与发展情况进行全面调研,同时广泛搜集相关标准和国内外技术

资料,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分析、资料查证工作,结合实际应用经验,进行全面总结和归纳,

在此基础上编制《钢铁工业非常规水资源回收利用指南》国家标准。

本标准由山东钢铁集团日照有限公司、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等单位负责制定。

1.2023年3月,由山东钢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