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年上半年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直属事业单位招聘人员(3人)笔试备考试题含答案详解(名师推荐).docx
文件大小:76.1 KB
总页数:59 页
更新时间:2025-06-11
总字数:约3.99万字
文档摘要

2025年上半年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直属事业单位招聘人员(3人)笔试备考试题

第一部分单选题(80题)

1、下列机关单位中,有权解除该涉密公文密级的是()。

A.市财政局

B.省人事厅

C.市保密局

D.以上均不正确

【答案】:A

【解析】涉密公文密级的解除通常有特定的权限规定。市财政局主要负责地方财政收支、财税政策等工作,一般不具备解除涉密公文密级的职权。省人事厅主要承担人事管理等方面的职责,通常也没有权力解除涉密公文密级。市保密局虽然在保密工作方面有重要职责,但其主要是对保密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等,并非直接拥有解除涉密公文密级的权力。所以以上机关单位均无权解除该涉密公文密级。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先后制定了()部宪法,现行宪法是1982年宪法,且经历了()次修订。

A.四四

B.四五

C.五四

D.五五

【答案】:B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于1954年、1975年、1978年和1982年颁布了四部宪法。现行宪法是1982年宪法,分别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进行了五次修订。所以正确答案应表述为先后制定了四部宪法,现行宪法经历了五次修订。

3、甲为杀害乙,向乙家投掷炸弹,导致乙死亡且房屋被炸毁,甲的行为属于()。

A.吸收犯

B.数罪并罚

C.想象竞合犯

D.牵连犯

【答案】:C

【解析】吸收犯是指一个犯罪行为因为是另一个犯罪行为的必经阶段、组成部分、当然结果,而被另一个犯罪行为吸收的情况。本题中,甲向乙家投炸弹的行为并非存在一个行为被另一个行为吸收的关系,所以不构成吸收犯。数罪并罚是指对犯两个以上罪行的犯人,就所犯各罪分别定罪量刑后,按一定原则判决宣告执行的刑罚。甲仅实施了向乙家投炸弹这一个行为,不符合数罪并罚中多个犯罪行为的条件,不属于数罪并罚。想象竞合犯是指行为人实施一个犯罪行为,其犯罪结果侵害两个或两个以上权益,触犯两个或两个以上罪名。甲向乙家投炸弹,这一行为既造成了乙死亡这一侵犯他人生命权的结果,又导致房屋被炸毁这一公私财物损毁的结果,同时触犯了故意杀人罪和爆炸罪等罪名,符合想象竞合犯的特征。牵连犯是指以实施某一犯罪为目的,其方法行为或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的犯罪形态。本题中,甲只有投炸弹这一个行为,不存在方法行为和结果行为的牵连关系,不属于牵连犯。综上,答案是想象竞合犯。

4、若想成功运用()并提升组织整体绩效,就必须遵循一定原则。具体如下:依据工作间自然的先后顺序设计工作流程;减少对工作的检查与控制,将完成流程所需的协调工作减至最少;对任务进行合并;让员工进行决策,以最具意义的方式完成工作。

A.六西格玛管理

B.目标管理

C.标杆管理

D.流程再造

【答案】:D

【解析】本题描述了在运用某种管理方式并提高组织整体绩效时需遵循的原则,如按照工作先后顺序设计工作流程、减少检查控制、合并任务、让员工做决策等,这与流程再造的特点相契合。流程再造强调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性的再设计,以显著提高企业的效率和绩效。而六西格玛管理主要关注于减少过程中的变异和缺陷,目标管理侧重于目标的设定和分解以实现组织目标,标杆管理是寻找最佳实践并进行模仿学习,均不符合题目中所描述的原则。因此答案是流程再造。

5、曾某为报复仇人钱某,强行将钱某正在读小学的女儿带至一处废弃工厂,随后打电话向钱某索要20万元才肯放人。曾某的行为构成()。

A.诈骗罪

B.抢劫罪

C.绑架罪

D.诽谤罪

【答案】:C

【解析】本题可根据各罪名的定义和构成要件,结合题干中曾某的行为进行分析。-**诈骗罪**: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其核心特征是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而处分财产。在本题中,曾某并非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并处分财产,而是通过绑架钱某女儿的方式来要挟钱某交钱,所以不构成诈骗罪。-**抢劫罪**: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该罪强调当场使用暴力、胁迫等手段并当场取得财物。而曾某是绑架钱某女儿后,通过打电话要求钱某交20万元才放人,并非当场取得财物,不符合抢劫罪的构成要件。-**绑架罪**:绑架罪是指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行为。曾某为报复仇人钱某,将钱某正在读小学的女儿强行带到废弃工厂,并以此要挟钱某交20万元才放人,其行为符合绑架罪中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构成要件,因此构成绑架罪。-**诽谤罪**: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曾某的行为并没有涉及捏造并散布虚构事实来损害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