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问答:赵王为什么临阵杀李牧?
欢迎来到《刘勃的国学课》。
又到了每周末的问答时间。
问答
王颖同学问:请问刘勃老师,秦国和赵国正在打仗,就因为秦人离间,
赵王就把自己的大将李牧杀了?赵王这么受人欺骗吗?没有大臣阻拦
吗?有点不可思议。
这位同学问的这件事,发生在长平之战之后三十年,赵国被灭前的那一
年。
今天正好由李牧入手,聊聊战国到汉朝,朝廷和边境上的大将的关系问
题。
李牧其人
首先我们观察一下,李牧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史记》李牧的传记里,一上来就介绍,李牧是赵国北部边境的优秀将
领,常年驻扎在代地雁门郡,防御匈奴,这是基本信息。
接下来一句特别重要:“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
三点信息:
第一,李牧有权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官吏;
第二,当地的财政收入,都是交到李牧的幕府的,不上交给朝廷;
第三,李牧麾下的士兵,军饷也就来自李牧,而不是来自朝廷。
军事权、人事权、财政权李牧都抓在手里,这种情况,在战国时代大家
还觉得比较正常,但是咱们把思路打开,比方说唐代,什么样的人才能
拥有这样的权力?这就是安禄山啊。唐玄宗以后的节度使,才可能有这
么大的权力。
然后我们再看,李牧在边境上是怎样表现的。
面对匈奴入侵,李牧表现得非常消极,就是多建堡垒,多建烽火台,多
派侦察兵。匈奴来了,第一时间发现,于是就把所有值钱的东西集中到
堡垒里。匈奴人攻城是不行的,看抢不到东西就走了。
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来,匈奴人满足于抢劫,而毫无灭掉赵国的想法。
因为地里的庄稼,李牧是没法带进堡垒的,匈奴人如果想灭赵国,可以
一把火把庄稼烧了,让你缺粮,然后再来灭你。但是这个并不符合当时
匈奴的利益,灭了你,我又不会管理国家,你经济崩溃了我抢什么呢?
所以还是留着你,并且期待你经济繁荣,这样我总有抢得着的时候。
所以李牧当时这个龟缩在堡垒里的战术,损失不大,但姿态难看。匈奴
人提起李牧,就是胆小鬼。赵国人自己提起李牧,也是觉得是胆小鬼。
赵王不乐意了,派人责怪李牧,李牧不听。你说你的,我缩我的。
后来赵王怒了,把李牧调到朝廷,派别的将军,取代李牧。结果怎样呢?
李牧是不出彩,别人是一塌糊涂,匈奴来了,就迎战,然后就失败。没
办法,只好还启用李牧。李牧还和赵王谈条件,你用我可以,但你就不
要干涉我,我还按照我的老办法来。
赵王没办法,只好答应了。
后来李牧取得大胜,他的战术我们不详细讲了,回到我们今天关注的主
题:战国时朝廷和边关大将的关系。就看这个过程,你觉得赵王对李牧
会是一个什么印象?你能呗,就是要显得我们赵国离不开你呗,所以我
说啥你都不听呗。
所以说,李牧就是这么一个状况,他作为一个在边境上大权独揽的将军,
还一贯表现得对赵王的指示爱答不理,你说赵王对他的信任度能有多
少?赵王身边的朝廷里的大臣,对他又能有多少好感?
还有,《战国策》里有一条记载,有人分析说,赵国如果重用李牧,秦
国灭掉赵国要一年时间,赵国如果杀掉李牧,秦国灭赵半年就够了。(“赵
将武安君,期年而亡;若杀武安君,不过半年。”)这其实说明,赵国
用不用李牧,其实都已经是非亡不可了。那么如果站在李牧的角度考虑
问题,是竭尽全力和秦国血战一年,然后给赵国陪葬呢,还是投降秦国
帮助秦国灭掉赵国做大秦功臣呢?
不是说李牧真有这个想法,但是架不住有人去跟赵王说,李牧打算投降
秦国了,这种情况下,赵王是很容易相信的。所以秦国用离间计,一用
就成功,是一点都不奇怪的。
进一步说,赵王杀李牧,其实是牵涉到中国古代史上的一个根本性的问
题,就是君主对边境上的大将无法信任。
汉初边将
赵王你可以说他昏庸,那么我们看汉代历史。
汉高祖刘邦,不能说是昏庸的皇帝吧?刘邦灭掉项羽之后,用来防备北
方匈奴的是谁?我推荐看下《史记·韩信卢绾列传》,这篇主要讲了三个
人。
第一个韩信,这个韩信不是我们熟悉的淮阴侯韩信,同名,因为被封为
韩王,也为了和大家熟悉的韩信加以区分,历史上通常称他为韩王信。
其实韩王信和刘邦的感情,比淮阴侯韩信还要深一点,刘邦用他去镇守
“太原以北”,其实也就是当年李牧镇守的地方。当时匈奴强大,边防
压力大,韩王信就和匈奴谈判了几次,然后就被猜忌,最后就不得不投
奔匈奴了。
其实韩王信并不想反,他说“仆之思归,如痿人不忘起,盲者不忘视也,
势不可耳”,我有多想回中原,就好像一个高位截瘫的人想,我要是能
起身就好了;就好像一个瞎子想,我要能看见就好了。我就这么想回去,
但是,形势由不得我回去。因为你被丢在边境上了,你就是被猜忌的命。
接替韩王信的,也就是这篇讲的第二个人物,叫陈豨。“豨”字怎么写,
你可以打开文稿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