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5年春国开电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大作业试题3
一、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100分)
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把保证国家安全当作“头等大事”,提出要加快构建统筹各领域安全的新安全格局。要构建新安全格局,必须把维护政治安全作为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治安全涉及国家主权、政权、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稳固,是一个国家最根本的需求,是一切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
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如何维护政治安全?
参考答案1:
政治安全涉及国家主权、政权、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稳固,这都是一个国家最根本的需求,是实现一切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要以政治安全为根本”。政治安全决定和影响着经济安全、社会安全、文化安全等其他各个领域的安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族的兴衰存亡。中国的历史发展和现实国情决定了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这是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核心。政治安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更大胜利的前提和保证,政治制度直接关乎中华民族兴衰成败。我国当前面临的政治安全风险错综复杂,内外交织,必须正确把握大势并且积极应对、从容化解。一个国家对外不能独立,内部政治动荡,就不可能维护好自身的利益,实现现代化。没有国家政权的统一,没有国内稳定的政治秩序,中国更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在日常生活中,捍卫我国政治安全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做法:
一、遵守宪法和法律
遵守宪法和法律是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基础。公民应当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参与任何违法活动,不传播违法信息,自觉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
二、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公民应当增强国家安全意识,认识到个人行为可能对国家政治安全产生的影
2
响。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警惕,防止泄露国家机密和个人信息,不参与危害国家安全的活动。
三、积极履行公民义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的规定,公民有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公民应当积极参与到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行动中来,如发现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四、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大局观
公民应当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大局观,认识到国家政治安全对于国家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要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坚定维护国家的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
五、加强学习和自我提升
公民应当加强学习和自我提升,了解国家政治安全的相关知识和法律法规,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法律意识。同时,也要积极参与到社会公益事业中来,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捍卫我国政治安全需要每个公民的共同努力。通过遵守宪法和法律、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积极履行公民义务、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大局观以及加强学习和自我提升等方式,我们可以共同维护国家的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
参考答案2:
政治安全的核心是政权安全和制度安全,最根本的是维护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现实的考验是坚决打赢意识形态斗争。
毫不动摇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我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了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斗争和根本成就,确认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确认了党在国家政权结构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地位,为我们党长期执政提供了根本法律依据。维护政治安全,首先就要在坚持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脑子要特别清醒、眼睛要特别明亮、立场要特别坚定,始终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坚守政治立场和政治原则,同一切危害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的错误行为作坚决斗争。
3
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严密完整的科学制度体系,起四梁八柱作用的是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其中最具统领性决定性创造性的是党的领导制度。中国快速发展的生动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坚持制度自信,就是要保持政治定力,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好、巩固好、完善好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使“中国之治”的制度优势最大化。
坚决打赢意识形态斗争。意识形态是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搞乱一个社会、颠覆一个政权,往往先从意识形态领域打开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