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生存智慧收藏版.doc
文件大小:24 KB
总页数:2 页
更新时间:2025-06-11
总字数:约2.44千字
文档摘要

生存智慧一、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这句中国人的古训,充分说明了对待他人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对待别人,不应该存有伤害之心;另一方面,当对别人没有足够了解时,需对他人有所防备,防备他人存有坑害自己的心。

战国时,楚王非常宠爱一位叫郑袖的美女。后来,楚王又得到一位新美女。楚王开始喜新厌旧,把郑袖冷落到了一旁。郑袖是一个非常工于心计的女人,便暗暗筹划算计新美人。

郑袖先是想尽办法与新美人亲近。新美人对郑袖的热情没有任何怀疑,反倒心生感激。有一天郑袖悄悄告诉美人:楚王心情不好时,如果看到女人掩鼻遮口的羞涩模样,就会开心。

新美人信以为真,每当楚王心情不好时,便做出掩鼻遮口的羞涩模样来。楚王觉得奇怪,郑袖乘机告诉楚王:新来的美人私下说,大王身上有臭气,见面时得掩着鼻子才行。

楚王一听,怒不可遏,便令人割掉美人的鼻子,赶出宫去。于是,郑袖又夺回了楚王的宠爱。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讲的是凡事要多一个心眼,所谓防人,实际就是采取必要的防卫手段,让人无法加害自己。生存智慧一、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生存智慧二、不要片面理解本色做人

不少人信奉简单的真实,理论根据是身正不怕影子斜,要本色做人。

什么叫做本色做人呢?就是我是这样一个人,我就这样活着,让大家看到的我,就是真实的我。在大多数情况下,这是一种美德。

但是,因为人是一种社会动物,任何行为产生的社会效果,经常不仅在于你怎么样,而在于你给人造成怎样的一种印象,以及此一印象是否与他人的利益、心理等相合或相克。你不能只考虑自己的本色,还必须考虑你这显示本色的行为,在别人那里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拿破仑有句名言:印象统治着世界。社会心理学还有一个概念叫做传忌,即传播的忌讳。传忌关心的正是所谓影子--即你的行为在别人那里造成的印象。

事实上,并非是身正影子就不斜,影子既然有可能斜,你的行为在别人那里造成的印象就有可能糟。

假如你片面理解本色做人,就可能给生活惹来的麻烦,小则招忌失友,大则招来杀身之祸。

生存智慧三、要明还要哲

中国有句成语叫做明哲保身。这句话很容易被人错误运用:一是把它当作自扫各家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别名词。如果这样来理解和运用明哲,就是强调自私,当然是我们应该摒弃的。

第二种错误,本来明与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一些人在理解这一词时,总是把明与哲弄混。

其实明是明,哲是哲。前者以弄清真相为核心,后者以完成目标为核心。

齐国大夫隰斯弥与田成子一同登城台,向四周望去,三面都辽阔,只有隰子家的树遮住视野。田成子当时并没说什么,但隰子已经察觉到了他的心思。回去后,他立即命人将树砍掉。但刚砍了几下,隰子就叫人马上停下来。

属下问隰子为什么这么快就改变主意。隰子说:古人说:知道深水中有鱼的人,并不吉利。田成子即将采取一些非比寻常的行动,而这些行动是不能为人知晓的。如果我却提示他我能察觉他的心意,那么我就会有危险。不砍树没啥过错。让别人懂得我知道了他的隐私,这样风险就大了。

明是哲的基础,不明不足以为哲,只明,不仅不能哲,而且还会走到哲的反面。因为,哲,有时正好需要掩明--你是怎么样,恰恰得向人掩饰你并不怎么样;你明明懂得事情是怎么回事,但是考虑到不造成负面的影响,你还要装作你不懂得怎么回事。这点让人很难接受,但这是社会和人性的局限。

生存智慧四、小不忍则乱大谋

忍,是避免风险与烦恼的重要手段。中国著名的民间智慧之书《增广贤文》,就以较多篇幅说明了忍的价值: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

《论语》载:孔子曰:小不忍则乱大谋,这句话,更是广为流传。

张耳和陈馀都是魏国的名士。秦国灭了魏国以后,用重金悬赏捉拿这两人。两个人只能乔装打扮,改名换姓逃到陈国。

一天,一个官吏因为一点小事就用皮鞭抽打陈馀,陈馀想起自己以前在魏国是多么受重用,哪里受过这样的侮辱,怒不可遏,当即想起来反抗。

张耳在旁见状不妙,便用脚踩了陈馀一下,陈馀终于没吭声。

官吏走后,陈馀还怒气未消。张耳便数落他一顿:当初我和你是怎么说的?今天受到一点小小的侮辱,就去为一个官吏而死吗?

后来,陈馀和张耳的命运截然不同:张耳成了刘邦的开国功臣,而陈馀辅佐赵王,被韩信斩首。

一个能忍一个不能忍,两人的最终命运,竟有这样大的区别!

中国有个词--坚忍,包括两方面的意思:一是坚,是坚持目标与信念;忍是忍受一切不公正、伤害、压力与屈辱。

所谓坚忍,就是为了坚持自己的追求,而忍受一切难以忍受的东西。中国还有个成语忍辱负重,说的也是这个意思。金庸的小说名篇《倚天屠龙记》中,武当派掌门人张三丰对此作出了妙解:不忍辱焉能负重?--不忍受侮辱,怎么能够担负重任呢?

生存智慧五、越甜蜜,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