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命题预测篇
【命题预测篇】高考命题趋势预测 3
热点回顾篇
【时政热词篇】
热词01耐心资本 5
热词02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 6
热词03投资于人 7
热词04具身智能 9
热词05“内卷式”竞争 10
【周年大事篇】
大事0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 11
大事0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 12
大事03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 13
大事04世界贸易组织迎来成立30周年 14
大事05中国与欧盟建交50周年 15
大事06联合国成立80周年 【热点滚烫篇】
热点01科研主战场—DeepSeek火爆出圈 17
热点02升级世界年—春节申遗成功 25
《高考研究报告(2025)》解读及2025年高考政治命题趋势预测
《高考研究报告(2025)》以“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为核心命题逻辑,强调从“解题”到“解决问题”的能力转型,其核心要点与2025年高考政治命题趋势可从以下维度深入解读:
一、《高考研究报告(2025)》核心命题逻辑解析
1.立德树人的价值内核
报告明确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求试题紧密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突出对“中国式现代化”“全过程人民民主”等重大理论的考查。例如,2024年湖南卷以“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为切口,要求考生辨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历史逻辑,这类题目不再停留于党史记忆,而是通过“错误选项干扰”(如混淆“新中国成立”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考查政治立场的精准性。2025年可能延续这一思路,围绕“新质生产力”“碳中和”等长效热点设计辨析类试题,考生需建立“历史
事件—理论创新—现实意义”的立体认知框架。
2.核心素养的考查深化
报告提出“无价值,不入题;无思维,不命题;无情境,不成题”的命题原则,强调对政治认同、法治意识、科学精神等核心素养的多维考查:
政治认同:从“记忆原文”转向“价值辨析”,如结合“一带一路十周年”分析中国外交立场,或通过“基层治理创新”案例考查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解。
法治意识:从“条文复述”转向“案例推演”,如2024年新课标卷要求分析直播带货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路径,暗合古罗马《十二铜表法》的相邻权原则。2025年可能聚焦《民法典》新规(如个人信息保护)、基层治理创新等场景,考生需掌握“法律适用—维权程序—社会价值”的三段式答题模型。
科学精神:从“线性推理”转向“多维辩证”,如引入“算法推荐伦理”“AI创作版权”等争议性议题,要求运用“矛盾分析法”(既要看到技术创新红利,也要警惕隐私侵犯风险)构建辩证论述。
3.关键能力的进阶要求
报告将“信息获取与加工”“逻辑推理与论证”“批判性思维与辩证思维”列为考查重点,例如:信息加工能力:通过复杂文本(如政府工作报告、学术论文)提取关键信息,结合理论知识进行多角度论证。逻辑推理能力:借鉴罗素命题逻辑框架,分析假言判断(如地铁票价调整政策的逻辑链条),或通过数据图表(如基尼系数变化)推导经济政策效果。批判性思维:针对“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的差异、“法治政府建设与市场活力释放”的辩证关系等议题,要求考生突破“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式。
二、2025年高考政治命题趋势预测
1.情境化命题的全面升级
复合情境创设:以“一带一路十周年”为背景,串联《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合作机制、《哲学与文化》的系统思维、《法律与生活》的国际商事仲裁,形成“一材多用”的命题模式。例如,可能要求考生从经济全球化、人类命运共同体、法治精神三个维度分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
生活化场景深化:“村BA”“淄博烧烤”等生活化案例已频繁出现在2024年试题中,2025年可能进一步升级为“全域沉浸”情境,如以“社区治理创新”为主题,要求设计基层民主实践方案,考查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题型创新与开放性突破
开放型论述题:可能出现“小论文式”作答,如“结合唯物史观,撰写一篇关于‘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短评”。这类题目评分将增设“创新观点加分项”,鼓励考生融合时政术语(如“卡脖子技术攻关”)与哲学原理(量变质变规律),展现个性化见解。
跨学科融合题:理科思维渗透政治命题,如通过“数据建模”分析共同富裕示范区基尼系数变化,或“实验设计”模拟人大代表提案征集流程,考生需掌握“数据解读—理论映射—政策建议”的跨学科解题路径。
3.时政热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