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护理评定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02
评估工具与方法
01
疾病概述
03
功能障碍评估
04
护理干预策略
05
康复训练方案
06
长期护理管理
01
疾病概述
定义与临床分类
脑卒中(Cerebrovascularaccident,CVA)是由于脑血管病变引起的脑部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或出血性损伤,进而引起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综合征。
脑卒中定义
脑卒中主要分为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和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两大类,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大多数。
临床分类
01
02
病理生理机制
01
缺血性脑卒中病理生理
由于血栓形成或栓塞导致脑血管闭塞,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神经细胞受损,进而引发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如脑水肿、炎性反应等。
02
出血性脑卒中病理生理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主要由于高血压、动脉瘤等血管病变导致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脑组织,对周围组织产生压迫和破坏作用。
典型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突然出现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如偏瘫、失语、感觉障碍等,可伴有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
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表现
常表现为突然剧烈的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偏瘫、失语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表现。同时,由于颅内压升高,可出现脑疝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出血性脑卒中临床表现
02
评估工具与方法
常用神经功能评估量表
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用于评估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包括意识、凝视、视野、面瘫、上肢运动、下肢运动、共济失调、感觉、语言、构音障碍、忽视等方面。
改良Rankin量表(mRS)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
用于评估卒中患者的残疾程度,包括日常生活能力、行动能力、认知能力等方面。
用于评估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包括注意力、执行功能、记忆、语言、视空间技能等方面。
1
2
3
吞咽功能筛查标准
咽反射检查
通过刺激咽后壁,观察患者的咽反射情况,以评估吞咽反射是否正常。
03
观察患者进食不同质地食物时的吞咽情况,如顺畅度、咀嚼能力等。
02
进食评估
饮水试验
观察患者饮水时是否出现呛咳、噎塞等现象,以评估吞咽功能。
01
平衡与运动能力检测
平衡功能评估
通过让患者完成不同难度的平衡动作,如站立、行走等,以评估患者的平衡能力。
01
运动功能评估
包括肌力、肌张力、协调性等方面的评估,可通过让患者完成指定的动作或运动来检测。
02
步态分析
观察患者的行走姿势、步长、步宽等参数,以评估患者的行走能力和步态稳定性。
03
03
功能障碍评估
运动功能损伤分级
评估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分为六个级别,从完全瘫痪到正常运动。
Brunnstrom分级
评估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包括上肢和下肢的运动能力。
Fugl-Meyer评定量表
通过肌力测试,评估患者肌肉的力量和耐力,以判断运动功能受损程度。
肌力评估
感觉与认知功能评定
检查患者触觉、痛觉、温觉等感觉功能,以确定感觉障碍的类型和程度。
感觉功能评估
认知功能评估
情感评估
采用量表评估患者的注意力、记忆力、语言能力、空间感知等认知功能。
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评估其对疾病和康复的心理反应。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
社会参与能力
评估患者重返家庭、工作和社会的能力,包括交流、学习、工作等方面。
03
评估患者行走、上下楼梯、转移等移动能力,以及使用交通工具和轮椅等辅助设备的能力。
02
功能性移动能力
基本生活活动能力
评估患者穿衣、进食、洗漱、如厕等基本生活自理能力。
01
04
护理干预策略
急性期体位管理
患侧卧位
患侧卧位时,患侧上肢应伸展,下肢微曲,防止肢体受压和关节变形。
01
健侧卧位
健侧卧位时,患侧上肢应伸直,下肢微曲,保持关节功能位。
02
仰卧位
仰卧位时,患侧上肢应伸展,下肢微曲,患侧肩胛下垫软枕,防止肩下垂。
03
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期叩背促进排痰。
肺部感染预防
保持会阴部清洁,鼓励患者多饮水,及时排尿。
尿路感染预防
01
02
03
04
定期翻身、按摩受压部位,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压疮预防
抬高下肢,穿弹力袜,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
静脉血栓预防
并发症预防措施
心理支持与沟通技巧
心理支持
沟通技巧
鼓励与表扬
家属参与
关心患者心理需求,提供情感支持,减轻焦虑和恐惧。
倾听患者意见,了解患者需求,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训练,表扬患者进步,提高自信心。
与患者家属保持沟通,指导家属正确陪伴患者,减轻患者心理负担。
05
康复训练方案
阶段性康复目标设定
恢复患者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和基础运动功能,如床上翻身、坐起、站立等。
早期康复目标
提高患者的平衡能力和协调性,恢复行走能力,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
中期康复目标
改善患者的高级功能,如语言、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