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科考试模拟题含答案(附解析)
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
1.颈动脉创伤栓塞最可靠的诊断方法是
A、CT检查
B、X线检查
C、B超检查
D、MRI检查
E、DSA检查
正确答案:E
2.下列关于食管壁的构成,正确的是
A、食管壁的肌层为平滑肌
B、食管壁肌层由内纵行肌和外环状肌构成
C、肌层之外裹有薄层结缔组织,形成食管外膜,但不存在浆膜层
D、食管壁下层含有食管腺体,有分泌功能
E、食管壁为上端为复层鳞状上皮,中下端为单层柱状上皮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食管壁的肌层上1/3为骨骼肌,下1/3为平滑肌,中1/3既有骨骼肌又有平滑肌,A、B错误;食管壁下层含有食管腺体,有分泌功能,D选项不完整;食管壁全程均为复层鳞状上皮,E错误;食管肌层之外裹有薄层结缔组织,形成食管外膜,但不存在浆膜层,C正确。
3.耳后骨膜下脓肿可继发的疾病是
A、耳后淋巴结炎
B、外耳道炎
C、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静止期
D、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性发作
E、外耳道疖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耳后骨膜下脓肿常继发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性发作。当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性发作时,炎症可穿破鼓窦外侧骨壁,引起耳后骨膜下脓肿。外耳道炎、外耳道疖一般不会直接导致耳后骨膜下脓肿;耳后淋巴结炎与耳后骨膜下脓肿虽可能在同一区域出现,但不是继发关系;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静止期不会引发耳后骨膜下脓肿。
4.扩大声门的肌肉是
A、杓间肌
B、甲杓肌
C、环杓侧肌
D、环甲肌
E、环杓后肌的一部分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环杓后肌的一部分收缩可使杓状软骨向外、稍向上,使声带突转向外,声门得以开大。环杓侧肌收缩可使声门关闭;杓间肌收缩可使声门关闭;甲杓肌收缩可使声带松弛;环甲肌收缩可使声带紧张。
5.某患者以往无耳部症状,昨日洗头后感双耳闭塞感,并有微痛,最有可能的诊断是
A、耵聍栓塞
B、外耳道炎
C、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D、分泌性中耳炎
E、急性乳突炎
正确答案:A
6.鼻出血的处理中下列哪一项不正确
A、少量出血可采取局部止血的方法
B、出血点找不到时可先行前鼻孔填塞
C、有明确出血点者予以冷冻或化学烧灼等
D、只要有鼻出血均采取后鼻孔填塞
E、局部止血的同时可适当配合全身用药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鼻出血的处理原则是根据出血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少量出血可采取局部止血,如按压鼻翼等,A选项正确;出血点找不到时可先行前鼻孔填塞,B选项正确;有明确出血点者可予以冷冻或化学烧灼等,C选项正确;并非只要有鼻出血均采取后鼻孔填塞,后鼻孔填塞是在其他方法无效时才考虑使用的,D选项错误;局部止血的同时可适当配合全身用药,如使用止血药物等,E选项正确。
7.低渗性缺水、重度缺钠导致休克时,应快速输入
A、平衡盐溶液
B、晶体溶液和胶体溶液
C、复方氯化钠溶液
D、晶体溶液和升压药物
E、5%氯化钠溶液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低渗性缺水、重度缺钠导致休克时,应快速输入晶体溶液和胶体溶液,以补充血容量,改善休克症状。晶体溶液可快速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维持细胞外液的容量和渗透压;胶体溶液能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血容量,改善微循环。5%氯化钠溶液为高渗溶液,一般不用于快速补充血容量;复方氯化钠溶液和平衡盐溶液主要补充电解质,单独使用不如晶体溶液和胶体溶液联合使用效果好;仅使用晶体溶液而不补充胶体溶液可能导致组织水肿等问题;升压药物应在补充血容量后根据情况使用,不能单纯依靠升压药物来纠正休克。
8.与鼻骨后面相连的是
A、额骨
B、鼻外侧软骨
C、额骨鼻突
D、腭骨突
E、筛骨垂直板
正确答案:C
9.鼻窦黏液囊肿多见于
A、10岁以下儿童
B、10岁以上少年
C、青年和中年人
D、老年人
E、中年人和老年人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鼻窦黏液囊肿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青年和中年人,这是因为该年龄段鼻窦的生理结构和功能特点使得黏液腺分泌及鼻窦开口引流等情况易引发囊肿形成。
10.变应性鼻炎患者应用色酐酸钠的作用是
A、与组胺竞争效应细胞膜上的组胺受体发挥抗H1受体作用
B、稳定肥大细胞膜,阻断肥大细胞脱颗粒和释放介质
C、抗胆碱药,抑制胆碱能神经的活性
D、收缩血管
E、抑制免疫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色甘酸钠能稳定肥大细胞膜,阻止肥大细胞释放过敏介质,从而减轻或避免变应性鼻炎的症状发作。选项A描述的是抗组胺药的作用机制;选项C是抗胆碱药的作用;选项D收缩血管不是色甘酸钠的主要作用;选项E抑制免疫不是其确切作用机制。
11.患者男,45岁,鼻塞、流脓涕14天,头痛、喷射状呕吐1天。入院后鼻内镜检查鼻腔有较多脓性分泌物,T39.5℃,WBC15×109,颈项强直。正确的治疗方案不包括
A、使用能透过血-脑脊液屏障的抗生素
B、经鼻内镜鼻窦手术
C、可行腰椎穿刺降低颅内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