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科手术护理
演讲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01
术前护理准备
02
术中配合要点
03
术后即刻护理
04
并发症预防处理
05
患者康复指导
06
护理质量管控
01
术前护理准备
患者评估与诊断复核
病史询问
影像学检查
症状评估
诊断复核
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包括过敏史、用药史、手术史等,确保手术安全。
评估患者鼻塞、流涕、嗅觉减退等鼻部症状,为手术提供重要参考。
查阅患者鼻部CT、MRI等影像学资料,明确病变范围及手术部位。
与手术医生共同复核诊断,确保手术方案与患者病情相符。
术前宣教与心理干预
术前宣教
心理干预
术前准备指导
家属沟通
向患者介绍手术过程、预期效果及可能的风险,使其充分了解手术情况。
关注患者心理状态,给予心理疏导,缓解焦虑、恐惧等情绪。
指导患者进行术前准备,如鼻腔清洁、剪鼻毛、练习张口呼吸等。
与患者家属沟通,解释手术情况,取得家属的理解与支持。
手术器械及药品准备
手术器械准备
根据手术需求,准备鼻镜、鼻钳、鼻窦钳、切割器等手术器械,并确保其处于良好备用状态。
药品准备
准备止血药、麻药、抗生素等手术所需药品,并核对药品名称、剂量及有效期。
手术室准备
确保手术室环境整洁、安静,设备齐全,符合手术要求。
应急准备
准备急救设备、药品及应急预案,以应对术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
02
术中配合要点
严格手术区域消毒
确保手术区域皮肤及黏膜的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无菌器械和用品的使用
手术过程中使用的所有器械和用品必须经过严格灭菌,确保无菌状态。
手术人员无菌操作
手术人员需穿戴无菌手术衣、手套等,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
无菌操作规范执行
生命体征动态监测
保持静脉通路畅通
确保患者静脉通路畅通,方便及时给药和补充血容量。
03
如发现患者生命体征异常,应立即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
02
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包括呼吸、心率、血压等,确保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01
器械传递与应急响应
手术过程中,洗手护士需准确、迅速地向手术医生传递所需器械。
准确传递手术器械
手术器械需按照正确的方法使用,避免损坏或过度磨损;使用后及时清洗、消毒和保养。
器械的正确使用与保养
手术过程中如遇到紧急情况,需迅速作出反应,配合手术医生进行处理。
应急响应能力
03
术后即刻护理
麻醉苏醒期体位管理
麻醉苏醒期应保持平卧,头偏向一侧,以避免呕吐物误吸入气道。
01.
苏醒后,可根据手术部位和患者舒适度,适当调整体位,但需避免剧烈活动。
02.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呼吸、心率、血压等,确保平稳。
03.
鼻腔出血症状观察
鼻腔手术后,少量出血是正常现象,如出血量大或持续不止,应立即报告医生。
1
观察出血的颜色和性质,如为鲜红色且量较多,可能提示有活动性出血。
2
嘱患者避免剧烈咳嗽、打喷嚏等动作,以免加重出血。
3
更换敷料时,需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交叉感染。
根据创面愈合情况,适时调整敷料类型和更换频率。
创面敷料应保持清洁、干燥,如有污染或浸湿,应立即更换。
创面敷料更换标准
04
并发症预防处理
常见并发症类型识别
出血
视力障碍
脑脊液鼻漏
颅内感染
鼻腔出血是鼻科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可能由于手术操作不当或患者自身凝血功能异常引起。
当手术涉及颅底区域时,可能出现脑脊液鼻漏,表现为清澈、水样液体从鼻孔流出。
鼻科手术可能导致视力下降或复视,可能由于手术损伤视神经或眼肌引起。
鼻科手术可能引发颅内感染,表现为头痛、发热、颈强直等症状。
感染防控操作流程
术前准备
无菌操作
术后护理
抗生素应用
确保手术室和手术器械的清洁和消毒,术前剃除鼻毛,减少感染风险。
手术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如穿戴无菌手套、口罩和手术衣等。
术后定期清理鼻腔,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敷料,避免感染。
根据患者病情和手术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立即采取压迫止血措施,如填塞鼻腔或使用止血材料,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立即让患者保持头高位,避免脑脊液逆流导致颅内感染,同时及时联系医生进行进一步处理。
如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应立即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确保呼吸道通畅。
如出现心跳呼吸骤停等紧急情况,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同时呼叫急救团队进行进一步抢救。
紧急情况处置预案
出血处理
脑脊液鼻漏处理
呼吸困难处理
心肺复苏
05
患者康复指导
鼻腔清洁操作规范
用温开水或生理盐水清洗鼻腔,每天清洗2-3次,保持鼻腔清洁。
清洁鼻腔
用棉签或吸鼻器轻轻清除鼻腔内的分泌物,防止堵塞。
清除分泌物
不要使用尖锐的物品清洁鼻腔,以免损伤鼻黏膜。
避免过度清洁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避免药物依赖
不要长期使用鼻用药物,尤其是含有血管收缩剂的药物,以免造成药物性鼻炎。
03
使用鼻用药物前,先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