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常用化疗药物观察护理.pptx
文件大小:4.51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6-11
总字数:约2.62千字
文档摘要

常用化疗药物观察护理

演讲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01

化疗药物基础认知

02

用药前评估与准备

03

给药过程护理要点

04

并发症观察与干预

05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06

护理记录与质量改进

01

化疗药物基础认知

药物分类与适应症

6px

6px

6px

如环磷酰胺、氮芥等,主要用于淋巴瘤、乳腺癌等。

烷化剂

如阿霉素、表阿霉素等,广泛用于多种实体瘤和血液系统肿瘤。

抗生素类

如氟尿嘧啶、甲氨蝶呤等,主要用于白血病、实体瘤等。

抗代谢药

01

03

02

如长春新碱、紫杉醇等,适用于多种实体瘤和血液系统肿瘤。

植物药

04

作用机制与代谢特点

干扰DNA合成

抑制蛋白质合成

干扰微管功能

代谢特点

如烷化剂,通过直接作用于DNA,导致肿瘤细胞死亡。

如抗生素类,通过干扰肿瘤细胞蛋白质合成,达到抗肿瘤效果。

如植物药,通过影响细胞微管的形成和功能,阻止肿瘤细胞分裂。

化疗药物在体内代谢快,作用强,需严格控制剂量和用药时间。

常用代表药物清单

环磷酰胺

广谱抗肿瘤药,用于淋巴瘤、乳腺癌等。

01

氟尿嘧啶

抗代谢药,主要用于结肠癌、乳腺癌等。

02

阿霉素

抗生素类抗肿瘤药,广泛用于多种实体瘤和血液系统肿瘤。

03

长春新碱

植物药,适用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肾母细胞瘤等。

04

02

用药前评估与准备

患者体征与禁忌症筛查

体温

评估患者是否发热,发热患者应推迟化疗。

血常规

检查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指标,了解患者骨髓功能。

肝肾功能

评估患者肝肾功能,确保化疗药物代谢和排泄。

禁忌症

了解患者有无过敏史、心脏病、肺病等禁忌症,避免药物不良反应。

预处理措施(如抗过敏、水化)

对于容易引起过敏的药物,应提前应用抗过敏药物,如地塞米松等。

抗过敏预处理

在应用某些药物前,需给予患者充分水化,以降低药物对肾脏的毒性。

水化

化疗药物对肝脏有一定的损害,需提前应用保肝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

预防性保肝

药物配置环境与安全规范

环境要求

药品准备

配置人员

废弃物处理

化疗药物的配置应在无菌、通风、操作台干净的环境下进行。

配置人员需穿戴防护服、手套、口罩等防护设备,保障自身安全。

化疗药物的剂量、剂型、批号等需仔细核对,确保准确无误。

配置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需按照医疗废物处理要求进行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03

给药过程护理要点

静脉通路选择与维护

01

静脉通路选择

根据药物性质、患者血管状况和用药时间,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如外周静脉、中心静脉或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等。

02

静脉通路维护

定期更换输液通路,避免长时间使用同一通路造成静脉炎或静脉血栓;保持通路畅通,避免血液回流或堵塞。

输注顺序

按照药物性质和用药目的,合理安排输注顺序,避免药物之间发生不良反应。

输注速度

根据药物性质、患者耐受能力和病情需要,调节适当的输注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导致不良反应或影响疗效。

输注顺序与速度控制

药物外渗应急处理

发现药物外渗时,立即停止输液,抬高患肢并尽可能将外渗药物吸出,以减轻局部组织损伤。

立即停止输液

局部封闭

局部冷敷

使用利多卡因等药物进行局部封闭,缓解疼痛和炎症反应。

使用冰袋或冰毛巾进行局部冷敷,可减轻局部水肿和疼痛,同时要注意防止冻伤。

04

并发症观察与干预

骨髓抑制监测与护理

出血倾向处理

血小板减少时,患者易出现出血倾向,应避免剧烈活动,及时处理出血情况。

03

白细胞减少易导致感染,需加强患者护理,保持口腔卫生、皮肤清洁,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

02

预防感染

定期检查血常规

化疗药物对骨髓造血功能有抑制作用,需定期监测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指标。

01

消化道反应对症管理

恶心与呕吐处理

化疗药物常引起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可预防性使用止吐药物,合理安排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

01

腹泻与便秘调节

化疗药物可能引起腹泻或便秘,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节饮食,必要时使用药物治疗。

02

口腔黏膜保护

化疗药物易损伤口腔黏膜,应注意口腔卫生,出现口腔溃疡及时处理。

03

化疗药物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如皮疹、呼吸困难等,需密切观察患者症状。

过敏反应应急预案

过敏反应识别

出现过敏反应时,应立即停药,给予抗过敏药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急救。

紧急处理措施

严重过敏反应可能导致过敏性休克,需迅速采取急救措施,如给予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等。

过敏性休克抢救

05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用药后自我观察指导

让患者了解用药后可能出现的正常生理反应,如恶心、呕吐、脱发等,减轻焦虑情绪。

告知患者用药后的正常反应

教会患者如何观察自身症状变化,包括药物反应、病情变化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教授自我观察技巧

鼓励患者记录用药后的身体反应和症状变化,以便医生及时了解情况并给予处理建议。

强调记录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