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传承工作室管理模式探讨
为推动中医护理传承创新与发展,建立中医护理老专家经验传承体系和共享平台,提升中医护理文化自信。本文从“郑萍中医护理传承工作室”的建立、传承的形式及传承的成果等内容进行分享,以期为中医护理传承管理模式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中医护理;?辨证施护;?护理管理;?护理传承
中医护理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受中医药传统模式的影响,在发展初期没有专职的护理人员,中医护理的方法、经验和理论未形成系统的传承体系。在国家大力支持发展中医药事业的背景下,如何培养具有扎实的中医护理理论和临床实践能力的中医护理人才,提升中医护理发展是需要探索的课题。
依据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北京市第二批中医护理传承工作室申报工作方案》的总体要求,为培养医院优秀中医护理传承人才,促进中医护理专家学术思想及护理技术的继承、整理和挖掘工作,搭建中医护理传承与研究平台,特成立中医护理传承工作室,并制定传承工作室管理方案,以提升中医护理文化,大力推进中医护理技术传承与创新,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探索中医护理发展的新型模式,开创中医护理发展的新局面。
1中医护理传承工作室组建
1.1传承工作室组织结构
以“郑萍中医护理传承工作室”为例,“郑萍中医护理传承工作室”成立后,制定传承工作室管理制度,工作室负责人为护理部主任,秘书为总护士长,围绕组织落实具体培训内容、评价和质量监管。
1.2传承弟子评选
依据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相关文件精神,开展传承弟子的遴选工作。为确保传承人的质量,医院制定传承人的入选标准,从学历、年龄及科研能力等方面对传承人进行综合评价。护理部邀请多名专家一同对申报人员进行评议,最终遴选出5名传承弟子。
2中医护理传承管理制度
2.1建立完善的中医护理传承组织结构
在医疗护理主管院长领导下,由护理部负责中医护理传承各项工作。中医护理传承工作室设负责人、秘书各1名。
全面负责中医护理传承管理及质量评价工作,全程监管并落实中医护理传承各项工作。建立中医护理传承人才培养和使用制度。定期组织理论学习、实践培训及考核。
2.2中医护理传承工作室负责人、秘书职责
根据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传承导师的统一安排,负责对传承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以保证各项传承计划、方案和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提高学习质量。
负责统筹中医护理传承工作室的整体工作部署,并按照三年传承总规划定期总结。协助传承导师开展护理查房、护理教学等工作安排。
负责对传承弟子工作进行督查、指导及评价,促进传承队伍建设。依据科学的评价方法,及时分析、归纳、汇总相关数据、资料,以书面方式提出督查报告及评估意见。
2.3中医护理传承工作室秘书职责
在中医护理传承工作室负责人的指导下开展工作,确保完成护理传承工作室各项任务。协助中医护理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制定中医护理传承工作室的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年末提交工作总结。负责传承弟子的考核、选拔与淘汰。
2.4制定并完善中医护理传承管理相关文件
中医护理传承工作室定期制定学习计划并进行年度总结。根据学习计划制定学习管理及评价方法,定期总结学习问题并持续质量改进。制定传承工作室过程管理、质量监控的计划、措施和实施方案,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监督、检查、考核各项计划、措施和方案的实施、落实情况。制定传承工作室的发展计划,提出明确的发展目标、年度目标和工作计划。
2.5建立传承工作带教档案
每季度检查传承人跟师笔记、中医护理学习心得体会、典型临床护理病案总结或中医特色护理技术总结资料等,管理结果应记入带教档案。
3中医护理传承管理模式创新
3.1以身示教,教学创新
郑萍作为资深中医护理专家,在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实践中始终坚持“患者第一、工作第一”的原则,做好中医护理工作的专题报告,毫无保留地传授了如何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的经验。
护理部以“郑萍中医护理传承工作室”为基础搭建平台,通过开展专业学组的活动,实现专业人做专业事,护士参与专业管理的积极性、专业能力及综合能力等得到显著提升,开辟了发现人才的新途径,在护理管理承传、创新、发展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3.2人才培养与模式创新
中医思维是中医的灵魂,中医药要“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才能繁荣中医、强盛中医。中医护理传承、发展和创新工作是一项关系到中医护理命运的长期的系统工程,是当前中医护理发展面临的首要任务。
为提高护理人员中医理论知识和护理技能,充分发挥其特色和优势,促进中医护理人才队伍专业化、规范化、终身化的整体培养,力求将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成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操作技能、科研能力于一身的中医专科护士,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于202*年5月12日正式启动北京中医护理传承工作室、站建设工作,打破传统的学习方式,采用跟师学习、名家讲座、临床护理实践、典籍研读、病案讨论、学术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