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医学模拟习题含答案(附解析)
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
1.解除舌根后坠堵塞呼吸道的简便方法是()
A、口咽管放置术
B、环甲膜穿刺术
C、经口腔气管插管术
D、气管切开术
E、经鼻腔气管插管术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口咽管放置术是解除舌根后坠堵塞呼吸道的简便方法。它可以将口咽管放置于口腔内,起到支撑气道、防止舌根后坠的作用,操作相对简单快捷,能迅速改善气道梗阻情况。环甲膜穿刺术主要用于紧急建立气道,但不是针对舌根后坠堵塞呼吸道的首选简便方法;经鼻腔气管插管术和经口腔气管插管术操作相对复杂,不是最简便的解除舌根后坠堵塞呼吸道的方法;气管切开术创伤较大,也不是简便方法。
2.急性肺动脉栓塞的血栓来源主要是()
A、肾静脉
B、盆腔静脉
C、上肢静脉
D、右心房
E、下肢深静脉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急性肺动脉栓塞的血栓主要来源于下肢深静脉,如股静脉、腘静脉等,当这些部位的血栓脱落,随血流进入肺动脉,可导致急性肺动脉栓塞。上肢静脉、肾静脉、盆腔静脉等也可形成血栓,但不是急性肺动脉栓塞血栓的主要来源。右心房一般不会直接产生导致急性肺动脉栓塞的血栓。
3.Swan-Gans导管的并发症肺栓塞的原因是
A、导管插入过、深气囊过度膨胀、长期嵌楔以及导管周围血栓均可导致
B、管道过粗
C、破坏血管壁
D、球囊破裂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Swan-Gans导管插入过深、气囊过度膨胀、长期嵌楔以及导管周围血栓均可导致肺栓塞。导管相关操作可能引起一系列并发症,上述情况均可能促使肺栓塞的发生。而管道过粗、破坏血管壁、球囊破裂一般不是导致肺栓塞的直接原因。
4.中心静脉置管的适应证是
A、严重凝血机制障碍的患者
B、局部感染患者
C、长时间不能进食需深静脉营养的患者
D、气胸患者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中心静脉置管适应证包括:各类休克、严重创伤、循环功能不全等需快速补液、输血的患者;需长期肠外营养、输入刺激性药物、高渗溶液等的患者。长时间不能进食需深静脉营养的患者符合长期肠外营养的情况,可进行中心静脉置管。而局部感染患者、气胸患者、严重凝血机制障碍的患者通常不是中心静脉置管的适应证,局部感染会增加感染扩散风险,气胸患者可能影响置管操作及导致气胸加重,严重凝血机制障碍患者置管后易出血。中心静脉置管主要是为了满足特定的治疗需求,如快速补液、营养支持等,对于存在感染、凝血异常等可能影响置管安全和效果的情况需谨慎评估或避免。
5.关于心肺复苏,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
A、目击患者发生心脏停搏即可先行胸外心脏按压
B、基础生命支持的常规操作程序是先行开放呼吸道,然后行人工呼吸
C、心搏骤停者均应予胸外心脏按压
D、心肺复苏术30分钟后无心肌活动者可终止抢救
E、有条件时对心脏停搏者应首先实施心脏电击除颤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心肺复苏时,并不是所有心搏骤停者均立刻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对于室颤等可除颤心律导致的心搏骤停,应首先进行电除颤,而对于一些如严重创伤、溺水等导致的心搏骤停,需要先评估现场环境安全等情况,必要时先进行基础生命支持的其他操作,如开放气道等。所以选项C叙述不正确。选项A,目击患者发生心脏停搏先行胸外心脏按压是正确的;选项B,基础生命支持常规操作程序先行开放呼吸道再行人工呼吸正确;选项D,心肺复苏30分钟后无心肌活动可终止抢救有一定合理性;选项E,有条件时对心脏停搏者首先实施心脏电击除颤也是正确的。
6.张力性气胸时,患者呼吸困难,最重要的治疗措施为
A、吸氧
B、胸腔穿刺抽气
C、立即安放闭式引流管
D、呼吸机辅助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张力性气胸时,胸腔内压力不断升高,压迫肺组织,影响呼吸和循环功能。此时最重要的治疗措施是立即胸腔穿刺抽气,以降低胸腔内压力,缓解呼吸困难等症状。吸氧、呼吸机辅助只是辅助治疗手段,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胸腔内高压问题。安放闭式引流管相对来说是后续进一步的处理措施,而首先应紧急进行胸腔穿刺抽气以挽救患者生命。
7.巴比妥类中毒()
A、瞳孔散大
B、瞳孔缩小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正确答案:C
8.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抢救,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纠正缺氧
B、降温及促进脑细胞功能的恢复
C、防止并发症
D、血液透析
E、防止脑水肿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一氧化碳中毒的治疗原则是立即将患者转移至通风良好、空气新鲜的地方,脱离中毒环境,保持呼吸道通畅,纠正缺氧,防治脑水肿,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防治并发症等。血液透析不是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常规抢救措施,主要用于治疗一些急性中毒伴有肾功能损害等情况,一氧化碳中毒一般不采用血液透析治疗。
9.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呼吸困难最为有效的药物是
A、糖皮质激素
B、β受体兴奋剂
C、氨茶碱
D、酮替芬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