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滋养细胞疾病诊疗指南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ONTENTS
01
疾病概述
02
疾病分类
03
诊断标准
04
治疗原则
05
监测与随访
06
特殊病例处理
01
疾病概述
定义与病理特征
定义
组织学特点
病理特征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是一组源于胎盘滋养细胞的疾病,包括葡萄胎、恶性葡萄胎、绒毛膜癌及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
病变部位局限于子宫,不侵入肌层,但可转移至肺、阴道等器官,引起相应症状。
病变组织由滋养细胞和间质组成,滋养细胞有肿瘤样增生,但无间质浸润。
流行病学数据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在妊娠中的发病率较低,但具体发病率因地区和种族差异而异。
发病率
过去该疾病死亡率较高,但随着诊断和治疗水平的提高,死亡率已显著降低。
死亡率
年龄、孕次、前次妊娠有葡萄胎史等均为高危因素。
高危因素
发病机制进展
遗传学因素
分子生物学机制
免疫学因素
环境因素
研究发现,部分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与遗传物质异常有关,如完全性葡萄胎的染色体异常。
滋养细胞异常增生和侵袭能力可能与基因表达异常、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异常等有关。
免疫调节失衡可能导致滋养细胞异常增生和侵袭,如母胎免疫耐受失衡。
营养、感染、内分泌等环境因素也可能对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发病产生影响。
02
疾病分类
葡萄胎(完全性/部分性)
01
完全性葡萄胎
胎盘绒毛组织已全部受累,宫腔内无胎儿及附属物,宫腔内充满水泡状物质。
02
部分性葡萄胎
胎盘绒毛组织部分受累,宫腔内可见胎儿或胎儿已死亡,胎儿一般发育不良或畸形,并常伴胎盘部位的水泡状胎块。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N)
侵蚀性葡萄胎
妊娠性绒癌
绒毛膜癌
继发于葡萄胎妊娠,病变侵蚀子宫肌层,可穿破浆膜或侵入阔韧带形成血肿。
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可继发于正常妊娠或葡萄胎妊娠,常见症状为持续的不规则阴道流血,子宫复旧不全或不均匀性增大。
又称卵巢绒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卵巢妊娠滋养细胞肿瘤,镜下见癌细胞不形成绒毛和水泡状结构,广泛种植于盆腔和腹腔。
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
起源于胎盘种植部位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滋养细胞肿瘤,较为罕见,常表现为不孕、流产或葡萄胎妊娠后阴道不规则流血。
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
镜下见瘤组织主要由中间型滋养细胞构成,无绒毛结构,不分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特点
03
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与体征
葡萄胎
停经后阴道流血和子宫异常增大,孕吐明显。
02
04
03
01
绒毛膜癌
继发于正常或不正常妊娠之后,常表现为阴道不规则流血、子宫复旧不全或卵巢黄素化囊肿等。
侵蚀性葡萄胎
继发于葡萄胎,表现为阴道不规则流血、子宫复旧不全或不均匀性增大等。
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
表现为生育后阴道不规则流血,子宫增大且质地柔软。
血清hCG检测规范
检测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或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hCG水平。
01
诊断界值
根据所使用的检测方法和试剂,确定相应的hCG诊断界值。
02
动态监测
对于疑诊病例,应进行连续、动态的hCG监测,以了解病情变化。
03
影像学检查选择
CT或MRI检查
有助于发现盆腔和盆腔外转移病灶,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03
可发现肺部转移病灶,对疾病分期和治疗方案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02
X线胸片
超声检查
为诊断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首选方法,可明确子宫病变情况,有助于临床分期和疗效评估。
01
04
治疗原则
术前准备
包括患者心理准备、排除手术禁忌症、建立静脉通道等。
手术操作
采用负压吸宫术,将宫腔内葡萄胎组织清除干净,注意保护子宫内膜和宫颈。
术后处理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阴道流血情况,预防感染,定期随访。
葡萄胎清宫术流程
GTN化疗方案分级
可采用单一药物化疗,如甲氨蝶呤、米非司酮等,副作用相对较小。
低危GTN
高危GTN
耐药或复发GTN
需采用联合化疗方案,如EMA-CO方案(依托泊苷、甲氨蝶呤、环磷酰胺等),以有效控制病情。
根据个体情况调整化疗方案,必要时采用二线或三线化疗药物。
手术治疗适应症
01
若清宫术后宫腔仍有残留,且药物治疗无效,需再次手术。
葡萄胎清宫术后宫腔残留
02
对于耐药或穿孔的妊娠滋养细胞肿瘤,需手术治疗以切除病灶。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耐药或穿孔
03
如试管婴儿受孕后出现妊娠滋养细胞疾病,需根据病情决定手术治疗方案。
辅助生育技术后妊娠滋养细胞疾病
05
监测与随访
hCG监测频率标准
每周进行hCG检测,了解疾病进展和治疗效果。
诊断初期
每2-4周检测一次hCG,掌握病情稳定状况。
病情稳定期
持续监测hCG水平,直至降至正常范围,避免复发。
治疗后监测
疗效评估体系
影像学检查
通过B超、CT等检查,观察病灶大小、形态等变化。
03
治疗后hCG水平是否显著下降,是评估疗效的重要指标。
02
hCG水平
临床表现
观察患者症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