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淋巴结核护理规范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ATALOGUE
02
临床表现
03
护理评估
04
治疗期护理
05
并发症预防
06
康复与健康指导
01
疾病概述
01
疾病概述
PART
定义与病因解析
定义
临床表现
病因
颈部淋巴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颈部淋巴结病变,是肺外结核病的一种。
感染结核分枝杆菌,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黏膜等途径传播。免疫力低下、密切接触结核病患者等因素可增加患病风险。
颈部淋巴结肿大、疼痛、低热、盗汗、乏力等。
流行病学特征
传染源
颈部淋巴结核患者是主要传染源,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传播。
01
易感人群
免疫力低下的儿童、老年人、营养不良者、糖尿病患者等更易感染。
02
发病季节
无明显季节性,但春季和秋季气温变化较大时发病率较高。
03
流行趋势
随着全球结核病防控形势的严峻,颈部淋巴结核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04
病理分期标准
淋巴结肿大,但无粘连、压痛,周围组织无明显炎症反应。
早期
淋巴结明显肿大,粘连成块,有轻度压痛,周围组织出现炎症反应。
淋巴结破溃形成瘘管,有脓液排出,周围组织坏死、溃疡形成。
经过有效治疗,瘘管闭合,溃疡愈合,留下瘢痕。
中期
晚期
愈合期
02
临床表现
PART
典型症状识别
颈部淋巴结核最常见的症状是无痛性颈部肿块,多见于单侧,也可双侧发病。
颈部肿块
颈部淋巴结可逐渐肿大,质地较硬,表面可能光滑或有结节感。
局部淋巴结肿大
部分患者可出现低热、盗汗、乏力等结核中毒症状。
伴随症状
淋巴结大小
观察淋巴结的大小变化,是否逐渐增大。
01
淋巴结质地
触摸淋巴结的质地,是否坚硬,有无压痛。
02
淋巴结活动度
检查淋巴结的活动度,是否能推动,与周围组织有无粘连。
03
局部皮肤变化
观察淋巴结周围皮肤有无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
04
体征观察要点
鉴别诊断依据
血常规检查
淋巴结核患者血常规常无明显异常,但可排除其他感染性疾病。
病理学检查
通过细针穿刺活检或淋巴结切除活检,获取组织病理学诊断,是确诊颈部淋巴结核的金标准。
结核菌素试验
结核菌素试验呈强阳性,对颈部淋巴结核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影像学检查
如B超、CT或MRI等,可显示淋巴结的大小、形态、数量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助于鉴别诊断。
03
护理评估
PART
患者评估流程
初步评估
对患者进行全身状况及局部淋巴结的初步评估,了解患者病情。
01
专项评估
对颈部淋巴结进行专项检查,包括大小、形状、硬度、活动度等。
02
综合评估
将初步评估和专项评估结果相结合,确定护理级别和护理计划。
03
专项检查项目
轻柔触摸颈部淋巴结,检查其大小、形状、硬度、活动度等。
淋巴结触诊
包括超声、CT、MRI等,有助于了解淋巴结内部结构和周围组织的情况。
影像学检查
包括血常规、血沉、结核菌素试验等,有助于确定病因和诊断。
实验室检查
病情记录规范
记录频次
根据患者病情和医嘱,确定记录频次,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连续性。
03
采用规范的记录格式,如病历记录、护理记录单等。
02
记录格式
记录内容
详细记录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检查结果等信息。
01
04
治疗期护理
PART
严格遵循医嘱
注意患者是否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等,及时告知医生。
观察药物反应
药物储存与保管
抗结核药物需存放在干燥、通风、避光处,确保药物质量。
按时、按量、准确地服用抗结核药物,不得随意更改用药剂量或停药。
药物治疗管理
局部病灶处理
保持局部清洁
定期清洁颈部淋巴结区域,避免感染。
01
避免刺激病灶
避免用手触摸、挤压淋巴结,以免引起感染或加重病情。
02
局部用药
如有需要,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局部药膏或药物进行辅助治疗。
03
营养支持方案
患者应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如鱼、肉、蛋、奶等,以提高身体免疫力。
高蛋白饮食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促进身体恢复。
多种维生素摄入
合理搭配膳食,保证营养均衡,避免偏食或暴饮暴食。
营养均衡
05
并发症预防
PART
常见并发症类型
结核中毒症状
颈部淋巴结核若并发全身结核中毒症状,如低热、盗汗、乏力等。
03
颈部淋巴结结核如果肿大明显,可能压迫周围组织器官,导致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
02
压迫症状
脓肿破溃
颈部淋巴结核病灶部位出现脓肿,并可能破溃形成瘘管。
01
预防性护理措施
定期清洗颈部,避免污垢积聚,减少感染风险。
保持颈部清洁
避免对颈部淋巴结进行挤压或按摩,以防引起病灶扩散。
合理饮食,增强身体抵抗力,有助于预防结核病的发生。
定期进行颈部淋巴结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避免挤压
加强营养
定期检查
脓肿破溃处理
如脓肿破溃,应立即进行清创处理,保持伤口清洁,防止感染。
压迫症状缓解
如出现压迫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