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脑出血急性期降压治疗要点
降压时机
(1)对于考虑急性降压的自发性脑出血,在发病后2h内开始治疗,并在1h内达到目标血压值,有助于降低血肿扩大的风险并改善功能预后(推荐等级:Ⅱa,证据等级:B)。?
(2)大多数急性脑出血患者具有血压升高的表现,就诊时血压升高与更严重的血肿扩大、神经恶化、更高的死亡率以及更差的自理能力相关。在脑出血后前24小时内达到的收缩压和较小的变异性与90天时改良的Rankin评分量表(modifiedRankinscale,mRS)得分的分布之间存在连续相关性,这提示避免血压大幅度波动是有益的。早期降低收缩压可强化脑出血后降压治疗的任何潜在益处。
轻中度脑出血降压目标
(1)对于就诊时收缩压为150~220mmHg的轻-中度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将收缩压急性降至140mmHg目标值并以130~150mmHg为维持目标是安全的(推荐等级:Ⅱa,证据等级:A),且有可能改善神经功能结局(推荐等级:Ⅱa,证据等级:B)。
(2)对于就诊时收缩压150mmHg的轻-中度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将收缩压急性降低至130mmHg可能有害(推荐等级:III,证据等级:B)。与140~179mmHg的标准降压治疗相比,以110~139mmHg为目标的早期强化降压治疗与更低的死亡或残疾率无相关性,但与随访期间肾损害和严重不良事件的增加相关。早期强化降压至130mmHg以下可能会抵消潜在的收益。
(3)对于轻中度自发性脑出血,如果收缩压??220mmHg,在持续血压监测下积极降压是合理的(推荐等级:Ⅱa,证据等级:C)。收缩压≥220mmHg的患者,与标准降压治疗相比,在接受早期强化降压治疗(?EIBPL)治疗的患者中,24小时神经恶化发生率以及7天内或出院前肾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更高,且EIBPL在减少24小时血肿扩大发生率和90天死亡率或严重残疾率方面没有任何益处,这提示这些患者可能需要谨慎的降压治疗。早期强化降压在此类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需要更多的研究。在收缩压极高的患者中,降压治疗速度也需要额外的研究。
中重度脑出血降压目标
(1)在试验急性脑出血患者的降压治疗II(ATACH-2)中,对于中-重度脑出血【定义为GCS评分13分,NIHSS≥10分,血肿体积≥30mL,或就诊时有脑室内出血(IVH)表现】患者,早期强化降压降低了血肿扩大发生率,但并未降低90天死亡率或残疾率。在因血肿体积大(30mL)需要颅内压(ICP)检测或因严重IVH需要脑室外引流(EVD)的患者中,脑灌注压(CPP)60mmHg和70mmHg分别与死亡率和不良结局增加相关,这提示对于血肿体积大、颅内压升高或脑灌注压受累的患者,在进行降压治疗的同时应将CPP维持在60至70mmHg以上。
(2)对于表现为血肿体积大或重度脑出血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或需要手术减压的患者,强化降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不明确(推荐等级:Ⅱb,证据等级:B)。
降压药物??
任何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易于滴定和持续控制血压以降低收缩压变异性的降压药物似乎都是合适的,但因为无拮抗的血管扩张作用以及其对止血和颅内压的影响,静脉血管扩张剂可能是有害的。目前缺乏证据来指导选择脑出血后超急性期内降压药物,包括降压药物的选择和给药方法(推注vs滴注)、绝对降幅vs相对降幅以及最初数小时内血压下降幅度对预后的意义。研究发现,在救护车上使用硝酸甘油与更差的结局、更大的血肿和水肿体积有关。
血压监测?
对于需要急性降压的自发性脑出血,在降压治疗期间应监测血压,谨慎滴定降压药物剂量,力求持续、平稳地控制血压,有助于改善功能预后(推荐等级:Ⅱa,证据等级:B)。脑出血后早期降压治疗的血压测量方法尚未得到研究,包括无创vs有创装置以及测量的频率,这可能会被一些评估最小化血压变异度目标的研究所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