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神经电生理检查本章学习要求熟悉神经电生理检查的主要检查类别、临床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测定、诱发电位、表面肌电图的概念了解其他内容概述神经电生理检查的内容包括:肌电图(EMG)神经传导速度测定诱发电位(EP)检查表面肌电图检查检查前的注意事项了解病史,进行有针对性的神经系统查体电生理检查内容因人而异操作严格、规范检查室噪声低,光线柔和,安静,室温最好保持在28℃~30℃,患者的肢体温度最好保持在32℃以上做好解释工作,不要让病人产生恐惧感第一节肌电图检查概念:肌电图是将同心圆针插入肌肉中收集针电极附近一组肌纤维的动作电位,包括在插入过程中、肌肉处于静息状态下和肌肉做不同程度随意收缩时的电活动。肌电图是记录显示肌肉活动(有电位活动)时产生的电位图形。肌电图仪,通过肌电图、神经传导等检测人体的神经、肌肉功能。由神经系统引发的颈部、腰部、四肢疼痛,手指麻木、疼痛,肢体麻木、无力,肌肉萎缩,可疑单发性周围神经病,可疑周围神经病变,如糖尿病等内科引起的周围神经损害,骨折或其他外伤引发的神经损伤等。肌电图检查的基本原理运动神经细胞或纤维兴奋时,其兴奋向远端传导,通过运动终板而兴奋肌纤维,产生肌肉收缩运动,并有电位变化成为肌电图。针极肌电图检查观察的四个步骤①插入电活动:将记录针插入肌肉时所引起的电位变化。②放松时:观察肌肉在完全放松时是否有异常自发电活动。(电静息)③轻收缩时:观察运动单位电位时限、波幅、位相和发放频率。(MUAP)④大力收缩时:观察运动单位电位募集类型。正常人肌肉不同程度用力时运动单位募集现象图A、单纯相B、混合相C、干扰相正常肌电图为插入电位<300ms放松时电静息轻收缩正常形态的运动单位电位重收缩干扰相运动单位概念:由一个运动神经元与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共同组成的,是肌肉随意收缩时的最小功能单位。运动单位电位3个主要参数:时限、波幅、位相。运动单位电位A、运动单位时限测量B、运动单位波幅的测量C、运动单位位相的测量异常肌电图为插入电位延长或消失放松时自发电位轻收缩异常形态的运动单位电位重收缩病理性干扰相或单纯相神经源性疾病与肌源性疾病的肌电图的鉴别神经源性损害:插入电位延长,有正尖纤颤电位,轻收缩时,运动单位电位可时限增宽,波幅高,多相波多,大力收缩时,运动单位数量减少,呈单纯相。肌源性损害:可有自发电位,轻收缩时运动单位电位时限缩短,波幅减小,多相电位增多,大力收缩时,出现早期募集现象。自发电位A、纤颤电位B、正锐波C、复杂重复放电D、肌强直电位E、束颤电位轻度收缩时的异常肌电图A、巨大电位B、小电位C、新生电位D、复合电位大力收缩时的各种不同的募集现象图A、单纯相B、病理性干扰相C、干扰相第二节神经传导速度测定
神经传导速度测定是用一定参数的电脉冲刺激运动或感觉神经,记录肌肉或神经的激发电位从而得出冲动在某一段神经上的传导速度,是周围神经系统病变的常用检查。包括:运动神经传导、感觉神经的传导运动神经传导意义:评估运动神经轴索、神经和肌肉接头以及肌肉的功能状态,为针电极肌电图检查提供准确的信息。检查方法:超强刺激神经干上远、近两点(先后),在远端肌肉上可以记录到诱发出的混合肌肉动作电位,通过对此动作电位波幅、潜伏时和时限分析,来判断运动神经的传导功能。两刺激点间距离(mm)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s)=该段神经传导时间(ms)正中神经运动传导的测定A正中神经运动传导检查B正常人正中神经运动传导在腕部和肘下刺激,在拇短展肌记录波形图感觉神经的传导意义:研究的是后根神经节和其后周围神经的功能状态。检查方法:刺激神经干一端,在另一端记录感觉神经电位,通常用环状电极来测定。刺激与记录点间的距离(mm)感觉神经传导速度(m/s)=诱发电位的潜伏时间(ms)正中神经感觉传导的测定A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食指记录法B正常人正中神经感觉电位波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