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功能衰竭麻醉管理演讲人:日期:
目录CATALOGUE疾病概述与麻醉风险术前评估与准备麻醉方式选择原则术中管理要点术后恢复管理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01疾病概述与麻醉风险PART
慢性肾功能衰竭病理特征慢性肾功能衰竭时,肾脏会出现明显的萎缩,导致肾脏功能逐渐丧失。肾脏萎缩由于肾脏功能受损,代谢产物无法正常排出,导致在体内潴留,引起各种症状。慢性肾功能衰竭可引起多个系统受累,包括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等。代谢产物潴留慢性肾功能衰竭时,肾脏对水和电解质的调节能力减弱,容易出现水肿、高钾血症、酸中毒等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身系统受累
围术期肾功能恶化诱因肾灌注不足感染与炎症肾毒性药物其他因素手术过程中,由于麻醉药物的影响或手术操作的原因,可能导致肾脏灌注不足,使肾功能进一步恶化。某些药物在围术期使用可能对肾脏造成毒性损害,进一步加重肾功能衰竭。围术期感染或炎症可能导致肾脏的进一步损伤,加速肾功能衰竭的进程。如手术创伤、失血、缺氧等都可能对肾脏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导致肾功能恶化。
麻醉对肾血流的影响机制麻醉药物对肾血管的直接影响部分麻醉药物可直接作用于肾血管,引起肾血管收缩或扩张,从而影响肾血流量。麻醉药物对神经系统的调节麻醉药物可通过调节神经系统,影响肾脏的交感神经活动,进而影响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麻醉药物对体液平衡的影响麻醉药物可引起体液平衡紊乱,如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或减少,从而影响肾小管的浓缩和稀释功能。麻醉药物对肾功能的影响部分麻醉药物可直接损害肾脏功能,如加重肾小球负担、影响肾小管排泄等,进一步加重肾功能衰竭。
02术前评估与准备PART
肾功能分级评估标准血清尿素通过检查患者血清尿素水平,评估肾脏的排泄能力,成人正常值为3.2~7.1μmol/L,婴儿、儿童为1.8~6.5mmol/L。01血肌酐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男性正常值为62~115μmol/L,女性为53~97μmol/L。02血β2-微球蛋白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及滤过负荷,正常值为2.14~4.06mg/L。03尿酸反映肾脏排泄功能,男性正常值为150~440μmol/L,女性为95~360μmol/L。04
电解质异常纠正方案高钾血症减少钾摄入,使用排钾利尿剂,必要时行透析治疗。01低钾血症口服或静脉补钾,注意监测血钾浓度。02高钠血症限制钠盐摄入,补充水分,使用排钠利尿剂。03低钠血症口服或静脉补钠,注意监测血钠浓度。04
高危药物使用禁忌肾毒性药物利尿剂麻醉药物降压药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造影剂等。选择肾毒性小的麻醉药物,如丙泊酚、芬太尼等,避免使用肾排泄药物,如吗啡等。避免使用噻嗪类利尿剂,可能引起低钾血症和血糖升高。选择对肾功能影响较小的降压药物,如ACEI类或ARB类药物。
03麻醉方式选择原则PART
全麻药物代谢特性分析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对全麻药物的排泄速度减慢,易导致药物蓄积和毒性反应。肾脏排泄功能受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肝脏药物代谢酶活性降低,药物代谢速度减慢。药物代谢酶活性降低全麻药物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体内停留时间延长,苏醒延迟。药效持续时间延长
椎管内麻醉应用边界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常伴有凝血功能异常,椎管内麻醉易导致血肿压迫脊髓。凝血功能障碍电解质紊乱心肺功能受损椎管内麻醉前应纠正患者电解质紊乱,如高钾血症、低钙血症等,以降低麻醉风险。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心肺功能储备不足,椎管内麻醉可能加重呼吸循环抑制。
神经阻滞技术适配性神经阻滞效果增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对局麻药敏感性增高,神经阻滞效果可能增强。01血流动力学影响神经阻滞可能导致血流动力学波动,需谨慎评估患者的心血管功能。02局部麻醉药毒性反应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局部麻醉药代谢速度减慢,易导致毒性反应。03
04术中管理要点PART
循环稳定性控制策略血液制品输注根据患者情况,合理输注血液制品,如红细胞悬液、血浆等,以提高血容量和携氧能力。03根据血压和心率变化,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以维持循环稳定。02血管活性药物应用麻醉深度适中避免麻醉过浅或过深导致循环波动,维持适当的麻醉深度。01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严格控制输液量和速度,避免过多或过快的输液导致心衰和肺水肿。控制输液量和速度术中监测尿量和尿比重,及时了解肾功能状况,为调整输液量和电解质提供依据。监测尿量和尿比重在有创动脉压监测下,维持适当的灌注压,以保证肾脏等重要器官的灌注。灌注压监测液体平衡与灌注压监测
在选择麻醉药物和抗生素时,应优先选择肾毒性小的药物,如使用芬太尼、丙泊酚等。肾毒性药物替代方案选择肾毒性小的药物尽量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联合使用,以免加重肾脏损害。避免肾毒性药物联合使用根据患者肾功能情况,合理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