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胃癌综合治疗进展.pptx
文件大小:3.76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6-11
总字数:约2.82千字
文档摘要

胃癌综合治疗进展

演讲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01

疾病概述与诊疗现状

02

手术治疗进展

03

药物治疗体系

04

放射治疗创新

05

个体化治疗路径

06

未来研究方向

01

疾病概述与诊疗现状

胃癌流行病学特征

全球发病率高

年龄分布特征

性别差异明显

风险因素

胃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尤其在东亚地区发病率较高。

男性胃癌发病率高于女性,但近年来女性发病率逐渐上升。

胃癌发病高峰年龄为50-70岁,但近年来年轻化趋势明显。

长期饮食不规律、高盐、烟熏、油炸等食品,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遗传因素等均为胃癌的高危因素。

病理分型更新要点

主要包括腺癌、腺鳞癌、鳞状细胞癌等,其中腺癌最为常见。

组织学类型

近年来,基于基因突变的分子分型逐渐兴起,如TP53、KRAS等基因突变对于预测胃癌预后和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PD-L1等免疫治疗相关指标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对于预测免疫治疗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分子生物学特征

TNM分期系统是目前最常用的胃癌分期方法,但近年来也有新的分期方法出现,如AJCC第八版分期系统等。

病理分期系统更新

01

02

04

03

免疫治疗相关病理指标

早期筛查技术进展

内镜技术

影像学检查

血清学检查

基因检测

包括普通电子胃镜、超声胃镜、放大内镜等,能够直接观察胃黏膜病变,发现早期胃癌。

如多层螺旋CT、MRI等,能够评估胃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如肿瘤标志物、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等,可作为胃癌的筛查手段之一。

针对胃癌相关基因进行检测,有助于发现高危人群,进行早期干预和治疗。

02

手术治疗进展

腹腔镜手术

通过微小切口利用腹腔镜进行胃癌手术,大幅减小手术创伤和术后疼痛。

机器人手术

应用机器人辅助系统,提高手术精准度和操作灵活性,减少术后并发症。

保留功能手术

在彻底切除肿瘤的同时,尽可能保留胃功能和消化道生理结构。

微创手术技术突破

淋巴结清扫范围优化

神经保留技术

在淋巴结清扫过程中,注意保护神经,减少术后胃功能障碍。

03

根据肿瘤分期和分型,合理扩大淋巴结清扫范围,提高根治效果。

02

扩大淋巴结清扫范围

精准淋巴结清扫

利用影像学技术确定淋巴结位置,进行有针对性的清扫,降低手术风险。

01

术后辅助治疗策略

根据患者的病理类型、分期和基因检测结果,制定个体化的化疗方案。

个体化化疗方案

利用放疗技术杀灭残留癌细胞,降低术后复发风险。

放疗技术应用

结合营养支持、免疫治疗、中医治疗等手段,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综合康复治疗

03

药物治疗体系

新型化疗方案组合

氟尿嘧啶类药物

铂类药物

伊立替康

紫杉类药物

包括5-氟尿嘧啶、替加氟等,常用于胃癌化疗的基础用药。

如顺铂、奥沙利铂等,与氟尿嘧啶类药物联合使用,可以增强抗肿瘤效果。

作为拓扑异构酶抑制剂,与氟尿嘧啶类药物联合使用,可提高疗效。

如紫杉醇、多西他赛等,通过干扰微管形成,抑制肿瘤细胞分裂。

EGFR抑制剂

如西妥昔单抗、帕尼单抗等,针对EGFR基因突变的胃癌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HER2抑制剂

如曲妥珠单抗,适用于HER2阳性的胃癌患者,可显著延长生存期。

VEGFR抑制剂

如贝伐珠单抗,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达到抗肿瘤效果。

mTOR抑制剂

如依维莫司,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靶向药物研发突破

免疫治疗临床实践

PD-1抑制剂

肿瘤相关抗原疫苗

CTLA-4抑制剂

细胞免疫治疗

如纳武利尤单抗、帕博丽珠单抗等,可解除肿瘤细胞对T细胞的免疫抑制,提高抗肿瘤免疫力。

如伊匹木单抗,可增强T细胞的活性,提高抗肿瘤免疫力。

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产生针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如CAR-T细胞治疗,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造患者的T细胞,使其能够特异性地识别并杀死肿瘤细胞。

04

放射治疗创新

精准放疗技术应用

利用高精度影像技术,精确定位肿瘤,提高放疗精度。

影像引导放疗

通过质子或重离子束的优越物理特性,实现深度剂量分布控制,减少正常组织损伤。

质子重离子治疗

采用高剂量、高精度、短疗程的放疗方式,提高局部控制率。

立体定向放疗(SBRT)

放疗联合治疗模式

放疗联合化疗

通过放疗与化疗的协同作用,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毒性反应。

01

放疗联合靶向治疗

针对肿瘤特定的基因或蛋白质,联合应用放疗与靶向药物,提高治疗效果。

02

放疗联合免疫治疗

通过放疗激活免疫系统,联合免疫药物提高治疗效果。

03

放射性损伤控制方案

通过精确的放疗技术,减少对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降低放射性损伤。

正常组织保护

剂量分割与间歇

放射性损伤治疗

通过优化放疗剂量和分割方式,减少正常组织的累积剂量,提高耐受性。

针对放射性损伤,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药物、物理疗法等,减轻患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