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肺复苏抢救流程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02
基础生命支持
01
抢救前准备
03
高级生命支持
04
团队协作要点
05
特殊情况处理
06
复苏后管理
01
抢救前准备
现场安全评估标准
确保患者所处环境安全,排除可能造成伤害的危险源。
排除危险源
评估场地是否适合进行心肺复苏,包括空间、硬度和地面等。
场地评估
确保救援人员数量足够,并采取适当防护措施。
救援人员安全
01
02
03
患者意识快速判断
呼吸判断
触摸患者颈动脉以判断是否有心跳,注意不要误判。
轻拍患者肩膀并大声呼唤,观察患者是否有意识。
仔细观察患者胸部是否有起伏,或感受患者口鼻是否有气流。
心跳判断
呼吸判断
急救系统启动流程
如现场有其他人,应请求其协助拨打急救电话或参与抢救。
寻求他人帮助
判断患者病情后,立即拨打当地急救电话。
拨打急救电话
根据患者病情和现场条件,准备相应的急救设备,如AED、急救箱等。
准备急救设备
02
基础生命支持
胸外按压操作规范
胸骨中下1/3交界处或两乳头连线中点。
按压部位
成人5-6厘米,儿童约5厘米,婴儿约4厘米。
按压深度
每分钟100-120次,节奏稳定且连续。
按压频率
按压与放松时间大致相等,确保胸腔充分回弹。
按压与放松时间
开放气道关键步骤
仰头抬颏法
将患者头后仰,托起下颌,使气道保持开放。
对于怀疑有颈椎损伤的患者,可使用此方法,避免头部过度后仰。
推举下颌法
迅速清除患者口、鼻内的分泌物、呕吐物等异物。
清理呼吸道
吹气方法
吹气量
吹气频率
监测患者反应
捏住患者鼻孔,用口完全覆盖患者口,吹入气体。
每次吹气量约500-600毫升,使胸廓抬起。
每分钟8-10次,与胸外按压比例保持协调。
在吹气过程中,观察患者胸廓起伏及气体排出情况,以评估心肺复苏效果。
人工呼吸实施要点
03
高级生命支持
AED可用于急性心肌梗塞导致的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心室颤动、室性心动过速等。
急性心肌梗塞
AED适用于突发的、持续性的、致命性的心律失常,如室速、室颤等。
突发性心律失常
AED能够自动识别心室颤动并进行电击除颤,是心脏骤停时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心脏骤停
AED使用适配场景
气管插管是一项高风险操作,需要麻醉师、医生、护士等团队成员紧密协作,共同完成。
团队协作
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应尽早进行气管插管,以确保呼吸道通畅,防止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插管时机
插管前需确定患者气管位置,插管时应避免误入食道,插管后需确认导管位置并固定。
插管技术
气管插管团队配合
01
02
03
针对性用药
针对患者心跳骤停的原因,给予针对性药物治疗,如心肌梗塞时给予溶栓药物。
药物剂量
在急救过程中,药物剂量应按照患者体重、年龄、病情等因素进行调整,确保用药安全。
给药途径
急救药物一般通过静脉注射、气管内给药等途径给药,以确保药物快速起效。
急救药物应用原则
04
团队协作要点
角色分工明确规则
团队领导
通常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担任,负责统筹全局,指挥和协调各个角色的行动。
01
救援人员
负责实施心肺复苏操作,包括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等,通常由医护人员或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员担任。
02
辅助人员
负责准备抢救设备、药物,记录抢救过程,传递物品等,协助救援人员工作。
03
实时沟通标准术语
沟通时语言应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复杂的描述,节省时间。
简短明了
团队成员应使用统一、准确的专业术语,避免因沟通不畅而造成误解。
使用专业术语
重要指令应得到确认,以确保指令传达准确无误。
确认指令
急救箱交接
首先交接急救箱,确保箱内物品齐全、完好,包括心电图机、氧气瓶、吸引器等。
抢救设备交接顺序
急救药品交接
交接急救药品,如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等,确保药品在有效期内,剂量准确。
抢救设备交接
交接抢救设备,如除颤器、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等,确保设备处于完好备用状态,随时可用。
05
特殊情况处理
左侧卧位
孕妇在复苏过程中应采取左侧卧位,以减少妊娠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增加回心血量。
胸部垫高
在孕妇背后垫上枕头或楔形垫,使胸部抬高,保证心肺复苏的按压深度。
监测胎儿情况
在复苏过程中需持续监测胎儿的心率和胎动情况,避免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孕妇复苏体位调整
儿童按压深度控制
年龄因素
儿童胸壁较薄,按压深度应小于成人,避免过度按压导致损伤。
按压深度应根据儿童体重调整,确保按压效果并避免损伤。
体重因素
在按压过程中,需观察儿童胸骨下陷程度,以控制按压深度。
胸骨下陷程度
溺水患者差异处置
溺水患者复苏前需先清除呼吸道内的积水,确保呼吸道畅通。
呼吸道处理
01
溺水患者的心脏按压应与呼吸急救同步进行,避免单纯按压导致窒息。
心脏按压
02
溺水患者体温下降较快,需采取保暖措施,如盖上湿布或棉被等。
保暖措施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