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第20课《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知识点总结.docx
文件大小:23.44 K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6-12
总字数:约6.22千字
文档摘要

第20课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知识点1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原因:

(1)明朝结束了元末社会动乱,明清时期社会安定

(2)出身贫寒的明太祖,对百姓的困苦和发展经济、稳定社会的重要性有深刻的体会。他下令允许民众开垦各地荒闲的田地,实行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政策。明朝还组织大规模的移民屯田,对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统治者对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和农民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

(3)明朝对全国土地进行核查,编制土地文册,作为征收赋税的依据。清朝延续这一做法,多次加以修订。这一措施使得税收更加公平合理,也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2.表现

(1)清朝前期,大片土地得到开垦,荒山旷野改造成农田,耕地面积不断扩大,边远地区也得到了开发。

(2)在兴修水利方面,清政府对黄河、淮河以及大运河进行治理,还组织人力修建堤坝、渠堰、海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3)明朝引进了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花生等作物。清朝继续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使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4)同时,棉花、甘蔗、烟草、茶叶、药材,以及花卉、水果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清朝以前,江南盛产稻米,养鱼业很发达,被誉为鱼米之乡。到了清中期,江汉平原、洞庭湖和湘江沿岸地区,粮食产量有较大提高。清朝南方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湖广地区成为主要产粮区,高产作物的推广及粮食的商品化)

【知识拓展】鱼鳞图册:南宋以后,官府为征派赋役而绘制土地簿册,有些地区按保甲绘制地形图,标出各户占有田块名称、顷亩、四至,以及公共池塘、沼泽、山丘等,存于官府备查。因图上所绘田亩,依次排列,呈鱼鳞状,故名。元、明、清官府编制的土地图册,均绘图如鱼鳞状。明太祖鉴于不少地方有土地兼并、隐匿现象,下令在全国丈量土地,编制土地清册。因册中画有每块土地的方圆四至,状若鱼鳞,故称“鱼鳞图册”。

【知识拓展】康熙时期治理黄河

黄河水患是我国历史上的痼疾。康熙初年,由于黄河多年失修,下游堵塞,黄、淮合流,不能人海,黄河南北,一片汪洋。特别是黄河、淮河及运河交汇于苏北一隅,黄、淮泛滥,倒灌入运河,又使南北的交通运输断绝。清朝建都北京后,每年要依靠运河从东南地区漕运400万石粮食到京,如果运河梗阻,漕粮不能按时运到,京师将会陷人困顿状态。为了确保社会秩序的安定和政权的巩固,清政府十分重视治理黄河。康熙十六年(1677),清朝在平定三藩战争中已赢得优势,康熙皇帝任命安徽巡抚靳辅为河道总督,全面负责治河事宜。

靳辅识拔和重用了书生陈潢为助手共同治河。靳辅、陈潢的治河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康熙十六年(1677)到康熙二十二年(1683),主要是疏浚黄河、淮河下流,堵塞各处决口,使黄、淮两河各归故道。这一阶段完工后,黄、淮两河出现安流的局面,黄河自清江浦以下至海口的人海道路畅通无阻,自徐州以下的黄河两岸大堤,像两条长龙,紧拥河水向东流去。第二阶段从康熙二十二年(1683)到康熙二十七年(1688),将工程稍往黄河中游转移,修筑河南堤工,在黄河、运河的两岸添建减水闸坝多处,以排泄洪水和保护堤工,开挖中河,使运河和黄河基本分离。靳辅、陈潢治河十余年,“水归故道,漕运无阻”,大见成效。

【知识拓展】明清时期新作物的引进与种植:自明朝开始的海外农作物引进,到清朝又有新的发展。顺治年间,玉米种植还不普遍,山区种者稍多。玉米适应性强、产量高的优点,逐渐为人们所认识,人们在山区和平原地区大量种植玉米。19世纪后,玉米成为重要的粮食作物。明朝时,甘薯从外国传到福建和广东。清初开始,甘薯种植逐步在浙江及长江流域发展起来。自乾隆初年起,甘薯在北方的河南、陕西、直隶等省份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甘薯成为清朝中后期农民的重要口粮之一。康熙年间,花生在福建、广东、浙江、湖南及台湾等地已有种植。北方种植花生的时间晚于长江流域,但在乾隆年间也得到较大普及。19世纪后期,传教士从美国带来大粒花生品种,并在胶东半岛落地安家。花生在清朝成为重要油料作物。烟草传人中国后,到18世纪末叶,种植遍及全国。福建浦城、浙江塘西、湖南衡州、山东济宁等地成为著名的烟草产地。甘薯、玉米等抗旱、耐贫瘠、适应性强、产量高的农作物的推广,成为清朝前期人口快速增长的重要物质条件。

【知识拓展】高产作物引进促进了粮食产量的提高

玉米、甘薯、花生属于美洲高产农作物,比我国传统的农作物产量高得多。它们的引种和推广,提高了粮食产量,有利于缓解人口增长的压力,促进清朝人口的增长。粮食产量的提高,也为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创造了条件。农业的发展,为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知识点2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1.手工业发展的表现

概况:明朝时,手工业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