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屏幕显示电路搭建与驱动程序设计
基于口袋机综合实验设计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设备
三、实验原理
四、实验代码解析
五、实验步骤
六、实验现象
七、拓展思考
八、应用领域
一、实验目的
了解EDA软件,程序的下载和仿真
了解如何正确分配和配置单片机的I/O口
熟悉TFT电阻触摸屏。
二、实验设备
口袋机
口袋机下载线
JC-PM9模块
JC-PM15实验扩展板
三、实验设备
实验器件简介:
TFT(ThinFilmTransistor)即薄膜场效应晶体管,它可以“主动地”对屏幕上的各个独立的像素进行控制,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反应时间。一般TFT的反应时间比较快,约80毫秒,而且可视角度大,一般可达到130度左右,主要运用在高端产品。从而可以做到高速度、高亮度、高对比度显示屏幕信息。TFT属于有源矩阵液晶显示器,在技术上采用了“主动式矩阵”的方式来驱动,方法是利用薄膜技术所作成的电晶体电极,利用扫描的方法“主动拉”控制任意一个显示点的开与关,光源照射时先通过下偏光板向上透出,借助液晶分子传导光线,通过遮光和透光来达到显示的目的。
新一代的彩屏手机中很多都支持65536色显示,有的甚至支持16万色显示,这时TFT的高对比度,色彩丰富的优势就非常重要了。
三、实验原理
TFT屏幕显示模块原理图:
原理图说明
TFT液晶屏采用16位并行端口控制,触摸屏为4线电阻触摸屏,采用芯片ADS7846专用触摸屏采集芯片,数据接口为SPI接口。
功能说明
通过16位并行端口控制液晶屏的显示,通过SPI接口采集电阻触摸屏的数据,可在屏上实现菜单,按键,画图等功能。
三、实验原理
TFT屏幕显示模块原理图:
U1就是液晶屏排线的接口,屏幕型号为:LCDT351923701-L,在芯片资料中有文档
使用的是8080接口,16bit数据,
P1就是模块的连接器,U2是电阻触摸屏AD采集芯片
ADS7846,在资料资料文档中有资料,采用SPI接口通讯。
三、实验原理
四线电阻屏:
四线电阻屏主要是由镀有ITO镀层的两层薄膜所组成。其中的一层在屏幕的左右边缘,各有一条垂直的总线,另外一层是在屏幕的顶部和底部都各有一条水平的总线。如果你在一层的薄膜两条总线上施加以电压,那么在ITO的镀层之上就会形成一个均匀的电场。当其使用者触击到触摸屏时,触击点的两层薄膜就会发生接触,在另外一层的薄膜之上就可以测量到接触点的电压值了。
三、实验原理
四线电阻屏:
可以不使用触摸芯片,但是需要使用2路单片机的ADC采集,也可以使用触摸屏专用芯片
下面就是触摸屏专用芯片ADS7846
三、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
电阻触摸屏专用芯片,SPI接口,这个接口我们以前用过,在模块4中,的SPI-FLASH中使用过。
三、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
屏幕的显示控制,是通过8080端口控制的,端口定义:
DB0-DB15
数据
双向
CS
片选
单片机给屏幕
RS
数据命令选择
单片机给屏幕
WR
写
单片机给屏幕
RD
读
单片机给屏幕
REST
复位
单片机给屏幕
三、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
时序:
写数据时序
写命令时序
D0-D15不一定是高,根据要发送的数据而定
三、实验原理
程序分析:
右边注释的是端口定义,可以看到,总共使用了28个端口
全部端口初始化
三、实验原理
程序分析:
屏幕写命令函数,可以和上面介绍的时序图,对比看
屏幕写数据函数
三、实验原理
程序分析:
屏幕初始化函数,一般屏幕初始化函数中的内容都是厂家提供的,不需要我们调试,一般都是把厂家的初始化函数,移植到自己的程序工程中就可以了
三、实验原理
程序分析:
设置将要画点的坐标,通过设置行地址和列地址,就是设置屏幕中的寄存器
画点函数,就是在屏幕XY坐标上画一个点点的颜色是Color
举例:LCD_TFT_draw_fun(0,0,BLUE);就是在屏幕左上角坐标0,0处画一个蓝点
三、实验原理
程序分析:
清屏函数,参数是颜色
触摸屏芯片的读写一个字节的函数
三、实验原理
程序分析:
读取触摸屏芯片的坐标,可以看到参数是两个指针,u16*xu16*y
调用举例:
temp=Read_ADS(x_data,y_data);返回的XY坐标数据就会给x_data和y_data
参数是指针,也就是一个地址调用的时候写x_data就是把x_data变量的地址给到了函数,函数内部就会把得到的坐标值给这个地址的变量。
三、实验原理
程序分析:
触摸屏校准函数,在屏幕上会显示4次十字点,然后手动点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