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第8.4课 《辩论》(教学设计)-【中职专用】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docx
文件大小:24.16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6-12
总字数:约1.27千字
文档摘要

《辩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辩论的定义、基本要素(“论”与“辩”)及分类(即兴辩论与专题辩论)。

2.掌握辩论的核心要求:立论鲜明、逻辑严密、攻防结合。

能力目标:

1.能识别辩论中的逻辑漏洞并针对性反驳。

2.学会运用论据、名人名言强化己方观点,提升语言表达的条理性与说服力。

情感目标:

1.培养理性思辨意识,学会尊重不同观点。

2.增强团队协作能力与临场应变能力。

教学重点:

辩论的核心技巧(立论、逻辑、攻防结合)。

教学难点:

如何快速抓住对方论点漏洞并有效反驳。

学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课前分组(4人一组),抽签确定辩题立场。

2.预习教材内容,搜集与辩题相关的名人名言或事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问题激趣:

提问:“生活中你是否与他人争论过?结果如何?为什么有时说服不了对方?”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有效辩论需要技巧。

2.案例展示:

播放法庭辩论或校园辩论赛片段,引导学生观察辩手的语言、逻辑和反驳策略。

二、知识讲解

1.辩论要素解析:

结合教材,通过思维导图梳理:

立论:观点鲜明,避免模糊表述(如“成大事者需拘小节”需明确“小节”定义)。

逻辑:论据真实、层次清晰(如“逆境促成长”需因果链完整)。

攻防: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结合正方辩词示例分析)。

2.破题示范:

示例辩题:“成大事者需要拘小节”

正方:我方认为成大事者需要拘小节。《荀子,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大事都应该从小事做起,小事愿做,不屑做,拒绝做,大事就只能成为空想。更何况成大事者必有众人帮助,如不拘小节,则难以服众,谈何成功?这不正说明了成大事者需要拘小节吗?

正方漏洞分析:

偷换概念:将“小节”等同于“小事”(小节可能指无关紧要的细节)。

论据片面:荀子强调积累,但“拘泥小节”可能限制大局观(引用爱因斯坦:“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三、实战演练

1.任务1:单点突破

针对教材中正方辩词(“成大事者需拘小节”),要求反方学生:

(1)找出逻辑漏洞(如混淆“小节”与“关键细节”)。

(2)引用名言反驳(如《论语》:“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强调抓根本)。

教师点评,强调“驳论证”策略。

2.任务2:小组辩论

辩题(二选一):

(1)逆境有利于/不利于人的成长

(2)传统文化传播应更注重原汁原味/创新改造

流程:

立论(2分钟/方)→自由辩论(5分钟)→总结陈词(2分钟/方)。

要求:使用教材中的辩论技巧,如“驳论据”(对方数据是否权威)、“攻防结合”(守住己方论点同时攻击对方)。

四、总结与评价

1.学生互评:

(1)根据评分表,从“立论、逻辑、反驳、语言”四维度打分,小组代表反馈亮点与不足。

2.教师总结:

(1)强调辩论核心:理性说服而非情绪对抗。

(2)提升建议:多积累论据、训练逻辑链、注意倾听对方观点。

3.课后作业:

(1)完善课堂辩论提纲,补充3条名人名言或历史案例。

(2)撰写反思日志:本次辩论中自身需改进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