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我们的学习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毛泽东生平和本文的写作背景,以及在当时的重要意义。
2.分析语句,理解深刻内涵。
3.分析文章运用的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理清论证思路。
二、教学重点:抓住文中的基本观点,学习文章论述问题的辩证思维和严密的逻辑性。
三、教学难点:鉴赏文章准确、严谨、生动、活泼的语言特点。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20世纪20年代末期和30年代前期,起初一些以王明为代表的领导人,简单套用马列主义的论著,片面照搬俄国革命经验,机械执行共产国际决议,给革命造成重大损失。为了纯洁党的作风,清算“左”、右倾机会主义的影响。
1941年5月19日,毛泽东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标志着全党整风运动的开始。延安整风,使全党确立了一条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使干部在思想上大大地提高一步,使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读这篇《改造我们的学习》。
(二)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代表作品:《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毛泽东诗词》。
2.写作背景
1941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标志着整风开始。毛泽东之所以要发动延安整风,是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的,尤其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曲折历程有关。第一,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严重危害必须从思想路线上彻底解决。第二,抗战初期王明的右倾错误一度引起党内思想混乱,必须予以肃清。第三,皖南事变的发生,促使毛泽东思考如何尽快改变与共产国际的关系,这是延安整风运动的导火线。
3.解题
这是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议上所作的报告,是关于延安整风运动的主要文献之一。“改造”是指这篇文章的具体目的;“我们”指的是中共党员;“学习”指的学习的方法和学习的制度。
4.文体知识
政论文
概念:以政治问题为主要内容的论述文。
范围:它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论述政治问题的,自然是政论文;从政治角度论述社会问题和思想问题的社会论文、思想论文,也可以归入政论文;报纸杂志的社论、评论员文章、观察家评论等大多数也是政论文。
特点:①政治性②指导性③严密性。
(三)初读感知
1.字音识记
前仆后继(pū)???????谆谆告诫(zhūn)??????谬种(miù)?
有的放矢(dìshǐ)?????臆造(yì)
2.词语释义(详见课件)
前仆后继:前面的人倒下,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夸夸其谈: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
一知半解:指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也不透彻。
(四)整体把握
1.快速浏览课文,梳理行文思路。
开篇立论:提出要改造学习。
第一部分:总结历史和经验。
第二部分:指出党内存在的问题及危害。
第三部分:把“主观主义”和“马克思列宁主义”两种态度相对照。
第四部分:提出改造学风的建议。
2.概括全文的论证结构。
采用了层进式的论证结构,即先提出主张,再分析问题,最后提出建议。
(五)重点探究
【研读第一部分】
1.这一部分的中心观点是什么?
2.这一部分有什么作用。
【研读第二部分】
1.这一部分提出了党内存在的哪些缺点?有何弊端?
2.思考为什么当时许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者在研究历史时也是“言必称希腊”?
【研读第三部分】
1.试概括两种对立的态度。
2.这一部分的主旨在“反复地说明”,是不是第二部分的简单重复?试从论证角度、论证方法方面作简要分析。
【研读第四部分】
试概括改造的建议。
【整体探究】
《改造我们的学习》是系统论述马克思列宁主义学风的经典文献,它对于今天的我们年轻一代有哪些重要启示?
【总结】
本文深刻地批判了理论和实际分离的主观主义的学风,精辟地阐明了理论和实际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风,号召全党必须改造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必须注重研究现状、注重研究历史、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应用,以便更好地完成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历史任务。
(六)论证手法
完成以下表格
论证手法
例子
效果
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
类比论证
(七)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