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中医理论试题
一、选择题
1.针灸学中,被称为“十二经脉之海”的是()[单选题]*
A.督脉
B.任脉
C.冲脉
D.带脉
E.阴跷脉
答案:C。原因:冲脉上至于头,下至于足,贯穿全身,为气血的要冲,能调节十二经气血,故有“十二经脉之海”之称。
2.下列穴位中,不属于手阳明大肠经的是()[单选题]*
A.合谷
B.曲池
C.肩髃
D.迎香
E.列缺
答案:E。原因:列缺属于手太阴肺经穴位,而合谷、曲池、肩髃、迎香均为手阳明大肠经穴位。
3.在针灸治疗中,具有回阳救逆作用的穴位是()[单选题]*
A.足三里
B.关元
C.神阙
D.气海
E.涌泉
答案:C。原因:神阙穴可用于治疗虚脱、中风脱证等急症,有回阳救逆的功效,多采用灸法。
4.以下哪项不属于针灸的治疗作用()[单选题]*
A.疏通经络
B.调和阴阳
C.扶正祛邪
D.清热泻火
E.以上都是针灸的治疗作用
答案:D。原因:针灸的治疗作用主要为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清热泻火不是针灸的主要治疗作用类型。
5.足三阴经从开始部位至内踝上8寸段的分布是()[单选题]*
A.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B.少阴在前,厥阴在中,太阴在后
C.太阴在前,少阴在中,厥阴在后
D.厥阴在前,少阴在中,太阴在后
E.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答案:E。原因:足三阴经在小腿下半部及足背,其排列是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至内踝上8寸处足厥阴与足太阴经交叉后,循行在太阴与少阴之间,便成为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6.针灸学中,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的穴位是()[单选题]*
A.大椎
B.定喘
C.风门
D.肺俞
E.肩井
答案:A。原因:大椎穴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是临床常用穴位,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7.下列哪项不属于艾灸的种类()[多选题]*
A.直接灸
B.间接灸
C.悬灸
D.电灸
E.雷火灸
答案:D。原因:艾灸的种类主要有直接灸、间接灸、悬灸(包括回旋灸、雀啄灸、温和灸等)、雷火灸等,电灸不属于传统艾灸种类。
8.手太阳小肠经与()相表里。()[单选题]*
A.手少阴心经
B.手厥阴心包经
C.手阳明大肠经
D.手少阳三焦经
E.足太阳膀胱经
答案:A。原因:在中医经络理论中,手太阳小肠经与手少阴心经相表里。
9.针刺的角度不包括()[单选题]*
A.直刺
B.斜刺
C.平刺
D.逆刺
E.以上都包括针刺角度
答案:D。原因:针刺的角度有直刺、斜刺、平刺,没有逆刺这种角度。
10.下列关于穴位定位的描述,错误的是()[单选题]*
A.阳陵泉在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中
B.三阴交在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C.内关在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D.百会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7寸
E.风池在颈后区,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
答案:D。原因:百会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
11.以下哪个穴位常用于治疗胃肠疾病()[单选题]*
A.内关
B.外关
C.后溪
D.申脉
E.昆仑
答案:A。原因:内关穴可宽胸理气、和胃降逆等,常用于治疗胃痛、呕吐、呃逆等胃肠疾病。
12.在针灸学中,“一夫法”是指()[单选题]*
A.横指同身寸
B.拇指同身寸
C.中指同身寸
D.简便取穴法
E.骨度分寸法
答案:A。原因:“一夫法”是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四指横量作为3寸,属于横指同身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