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心电图检查ElectroCardioGramPPT课件.ppt
文件大小:8.85 MB
总页数:97 页
更新时间:2025-06-12
总字数:约1.02万字
文档摘要

运动试验的临床应用适应症:1、不典型胸痛、可疑冠心病的鉴别;2、评估冠心病患者的心脏负荷;3、评价冠心病治疗效果;4、冠心病流行病学筛查;禁忌症:临床应用受到限制。*课程结束**(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定义:希氏束或希氏束以上组织参与所形成的快速规则的心动过速。包括的房性心动过速及房室交界性心动过速。1、QRS波群:时限、形态正常;绝对整齐2、心室率:160~250次/分看不清明显的心房活动时,统称之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3、主要类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心电图特征*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室性心动过速

定义:连续3个或3个以上室性早搏形成的异位心律。1、频率多在140~200次/分,节律可稍有不齐。2、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间>0.12s,T波与QRS主波方向相反。3、如能发现P波,且P波频率慢于QRS波频率,PR无

固定关系,可确诊。心电图特征*(3)非阵发性心动过速又称加速性自主心律,有房性、交界区性(HR70-130次/分)和室性(频率60-100次/分)三种。特点:渐起渐止,无突然发作与终止的特点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增高*(4)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1、一系列增宽畸形的QRS波群,以每3-10个心搏围绕基线不断扭转其主波方向2、发作持续数秒到数十秒,可自行终止3、极易复发,或转为室颤1、先天性长Q-T综合症2、高度房室传导阻滞3、低钾、低镁4、药物所致,如奎尼丁等常见病因心电图特征*5.扑动与颤动可出现于心房或心室其频率较异位性心动过速更高扑动波快而规则,颤动波更快且不规则心肌兴奋性最高、不应期缩短、传导障碍折返环形成概念*(1)心房扑动——房内大折返环1、P波消失,代之以间距均匀、波形一致,连续呈锯齿状的心房扑动波(F波),F波间无等电位线,频率约240~350次/分,在II、III、aVF明显。2、常以固定房室比例(2:1或4:1等)下传。心室律常规则3、QRS波群形态大多正常。若存在室内差异传导则QRS波群可

增宽畸形。4、若F波大小、间距不一,频率350次/分,不纯房扑心电图特征*(2)心房颤动——房内多个小折返1、各导联P波消失,而代之以f波,通常以V1导联明显2、f波大小不一,形态不同、间隔不整,频率350-600次/分3、RR间期绝对不整4、当心室率缓慢而绝对规则,为房颤合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特征*(3)心室扑动——恶性心律失常

1.无正常的QRS-T波群,代之以连续、快速而相对规则的大振幅波动;2.扑动波频率达200-250次/分心电图特征心脏失去射血功能*(4)心室颤动——恶性心律失常

1、QRS-T波群消失,代之以快速而极不均匀的、波幅大小不一的颤动波2、频率在200-500次/分3、心脏停跳前的短暂征象,是最严重的心律失常心电图特征*6.传导异常传导阻滞:分类阻滞程度1、一度阻滞:传导延缓2、二度阻滞:部分激动传导脱落3、三度阻滞:传导完全中断发生部位1、窦房阻滞2、房内阻滞3、房室阻滞4、室内阻滞*(1)窦房阻滞I度窦房阻滞:表现为窦房传导时间的延长,但并无窦性P波脱漏,不能观察到;III度窦房阻滞:表现为窦性P波消失,难与窦性静止相鉴别II度窦房阻滞:表现为窦性P波规律性脱漏二度Ⅰ型(文氏型)窦房阻滞1.窦性P波。2.P-P间期逐渐缩短而后出现长的P-P间期,周而复始。3.长P-P间期小于最短P-P间期的2倍概念:窦性激动在窦房交接区内受阻而传导异常心电图特征*二度Ⅰ型(文氏型)窦房阻滞*二度Ⅱ型窦房阻滞1.窦性P波。2.窦性P波突然出现脱漏,而出现长PP间期,在长PP

间期之前,无PP间期逐渐缩短的趋向;3.长的PP间期为短PP间期的整数倍。心电图特征*(2)房室阻滞1、窦性P波之后,均伴随有QRS波群2、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