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汽车理论 吉林大学 课件和试题4.5.pdf
文件大小:2.81 MB
总页数:66 页
更新时间:2025-06-12
总字数:约3.39万字
文档摘要
第四章汽车的制动性
第五节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
?本节将分析地面作用在前、后车轮上的法向反力,
分析前、后车轮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通过I曲线、
β线、f线、r线分析汽车的制动过程,介绍汽车的附着
利用率、附着效率的计算方法,利用单轮模型分析ABS
的制动控制过程。
?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
返回目录1
第五节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
制动过程的三种可能
1)前轮先抱死拖滑,然后后轮抱死拖滑;稳定工
况,但丧失转向能力,附着条件没有充分利用。
2)后轮先抱死拖滑,然后前轮抱死拖滑;后轴可
能出现侧滑,不稳定工况,附着利用率低。
3)前、后轮同时抱死拖滑;可以避免后轴侧滑,
附着条件利用较好。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分配比例,将影响制
动时前后轮的抱死顺序,从而影响汽车制动
时的方向稳定性和附着条件利用程度。
2
第五节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
一、地面对前、后车轮的法向反作用力
du
FL?Gb?mh
Z1dtg
du
FL?Ga?mh
Z2dtg
du
令?zg
dt
z—制动强度
F??
?Gb?zhL
Z1g
??
FGa?zhL
Z2g
3
第五节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
当前、后轮都抱死时
du
FXb?F??G??m
dt
du
??
gz?
dt
FZ1?G?b??hg??
L?
?
FZ2?G?a??hg??
L?
4
第五节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
思考:为什么有些轿车采用前盘后鼓的制动系统配置?
制动管路为什么采用交叉布置?
5
第五节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
二、理想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
?“理想”的条件是:前后车轮同时抱死。
Fμ1?Fμ2?G